奶奶无法理解,质问道:“我这么辛苦,难道你都不感动?”“虽然感觉不太尊重奶奶,但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因为在视频中能看出来,这不是那种开不了空调的家庭。老一辈经历过艰苦岁月,总是想节省一点是能够理解的。但这种以牺牲生活基本质量换来的节俭,没有经历过旧时代洗礼的年轻人,怕是难以苟同。现在这个时代,跟以前不一样了,大多数家庭都是不缺吃不缺穿。如果总还是靠着这种无用的节俭自我感动,甚至是PUA身边人,得到的可能只会是心酸。顶着大太阳在地里捡了40斤小麦,结果累得腰病犯了,直接120走起。儿女来回花了4000块路费,给她收了800斤小麦,100斤蚕豆。“真是同一个世界,同样的父母。” 于是,大家开始分享自己家人没苦硬吃的案例。 妈妈沉迷捡废品,200万的房子,里面被她堆满了破铜烂铁。因拖太重的纸盒子导致腰骨折,住院花了3w,捡一坨铁砸中脚导致血栓。好不容易抢过来了,又是施肥又是浇水,结果一年到头来,净赚1块钱。网友爸爸带人出去干活,到地方后,看人家院里杂草有点多,控制不住自己收拾上了。网友的妈妈,为了省两块钱公交费,大中午骑电动车去取快递。结果半路热的高血压犯了,连人带车摔了,住院花了七八千,电动车是借别人的,还得赔钱。你说这是何必呢?钱没省下一点又伤身,还让小辈操心。“扣扣搜搜花了很多钱,机机灵灵上了很多当,骂骂咧咧干了很多活,小心翼翼闯了很多祸。精打细算欠了一屁股账,掏心掏肺结了很多仇,不明不白吃了很多亏,窝窝囊囊活了几十年。”
某山村一八旬老太,做饭时不小心把老鼠药打翻在米缸里。 “虽然老鼠药是毒药,但把大米好好清洗一下总不至于吃死人吧?”于是,她把沾有老鼠药的米反反复复洗了好几次,然后端进厨房做成了大米饭。由于老太太老伴吃得米饭最多,中毒太深,当天就被送走了。“吃席肯定得有鸡啊,那自己鸡棚里那些鸡,扔了不就可惜了?这不正好就用上了吗?鸡肉总不至于有毒吧?”第二天整个县城传遍了,某村有个八旬老太,屠村未果。 你说这老太太,为了不白瞎家里米,就白瞎家里人、家里鸡,结果屠村还差点给完成了。明明可以不用吃苦,可没苦硬是找罪受也要证明自己的勤俭。有时候,还有可能成为一种灾难。
老一辈没苦硬吃的这种行为,让我想到了一个著名定律:有一个人买了一箱梨,怕浪费,每次都是先挑快坏的那个吃。她们早已在骨子里养成了“勤俭节约”的性格,习惯了先吃烂梨,好像日子过得舒服一点就是罪过。可扎心的是,这样的节俭,除了带走你的健康,什么都不会留下。如果“过度节俭”,没省下钱,还给自己带来更大的伤害和消费,那简直比所谓的“浪费”更可怕。老人形成这样的观念,追根究底,是缺乏安全感造成的。树上的叶子、地里的草根,甚至是盖在房顶上的茅草等,都是用来裹腹的食物。艰难困苦的生活磨练了他们的心智,也让他们对“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深信不疑。如果做不到这点,他们可能没有办法从过去艰苦的岁月里挺过来。但现在时代变了,再用过去的法子教育孩子,到最后很可能变成:是调试了一百遍也运行不对的程序,也依然保持着冷静和耐心,准备进行第一百零一次的调试;更是通勤2小时的996之外,加班到凌晨两点,周末还要留在公司的无奈…劳累了大半辈子的你,完全配得上这份幸福。 文章来源于知否大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