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新政之后,公积金也卷起来了。
先是央妈起了调子,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
之后,各地的公积金部门都在第一时间跟进了。
现在5年期以上的公积金利率,首套房已经可以做到2.85%,二套房可以做到3.325%。
5年期以下的公积金利率,首套房已经可以做到2.35%,二套房可以做到2.775%。
降公积金利率这件事,对于购房来说,算是实实在在的实惠了~
不过,相比于利率的“普调”,我发现了一件更有意思的事情
——那就是,各地在公积金额度和分配使用上已经卷出新境界了,甚至可以说是癫狂了!
01
先说说额度。
大家觉得各个城市的公积金额度最高能贷多少?
80万?100万?
不废话,我直接给大家列几个典型城市的公积金最高额度,大家感受下。。。
武汉、成都、长沙——最高90万。
青岛——最高115万。
杭州——最高120万。
深圳——最高126万。
广州——最高156万。
北京、上海——最高160万。
发现规律了吗?
总体来说,房价越贵的地方,可贷的公积金最高额度越高。
这个倒是很合理,毕竟购房成本越高,贷款的压力越大,那公积金这种相对优惠的贷款工具,理应就应该多给一些额度。
更何况,这些房价高的城市,往往工资水平也比较高,公积金的缴存基数也高。
意味着这些城市的公积金衙门也更加殷实,有能力调度出来更多的资金~
但是,当我查到下面这些城市的时候,逐渐发现事情开始不对劲了。
金华——公积金最高可贷200万。
扬州——最高可贷202万。
以扬州为例,6月7号新鲜出炉的政策,公积金最高可以贷202万。
我勒个擦!
202万!什么概念?
这个额度远超北上广深,甚至是武汉、成都这些城市的2倍还多!
要知道,扬州属于三线城市,市区新房单价不过2万左右。

看总价的话,扬州市区一套100平的房子也就是200万左右。贵一点的,除了极少数豪宅别墅之类的,总价300万怎么也拿下了。
如果再考虑到杠杆,300万的房子,贷款7成,贷款的总需求也就是200万左右。
换句话说,如果扬州一个家庭的公积金可以顶格贷到202万,那买一套市区300万的改善型房子,完全不需要商贷了!
好家伙,这是要把银行卷死啊!
为什么扬州房价明明没有那么贵,却愿意在公积金额度上做出这么大的让步呢?
如果细看扬州公积金新政的细则,就会发现:这个额度不是人人都能拿到的。
那么,哪些人可以拿到呢?
首先,正常情况下,扬州双缴存家庭的公积金贷款额度上限为130万元。
符合以下条件的,才可以进行上浮:
1、购买改善型住宅的,可上浮20%。也就是可以多贷26万。
这个改善型住宅,官方文件没有过多解释,就加了个括弧——(新建商品房),所以我理解就是买二手房不行,只要是买新房,就可以申请的到!
——要知道,扬州的新房库存去化周期已经达到了22个月,超过了18个月的警戒线,以至于卖地都暂停了。
所以,现在买新房就多出来26万的公积金额度,算是定向给新房去库存了。
2、购买绿色建筑的。包括购买一星级、二星级及以上居住类绿色建筑(不含二手房)的,其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可分别上浮10%、20%。
——这个算是针对购买绿色建筑的政策,这20%的额度,算下来又多出来26万。
3、生育二孩、三孩及以上的缴存职工家庭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且符合申请条件的,其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可分别上浮10万元、20万元。
——这条摆明了是鼓励生育的,二孩多10万,三孩多20万。
以上三个额度可以叠加,所以,扬州的最高公积金额度=130+26+26+20=202万。
这顶格的202万,就是这么算出来的。
简单来讲,在满足缴存要求的前提下,三孩家庭购买绿色建筑的新楼盘,才能拿满这个BONUS,满足这个条件的应该是凤毛麟角了~
02
其实,搞公积金倾斜分配政策,扬州并不是特例。
现在的公积金早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买房贷款工具,而是被作为各地政府用于城市发展、完成政绩的“药引子”了。
换句话说,各个城市早已经把自身的发展诉求、远景规划等等完美地嵌入到公积金的政策中去了。
以济南为例。
济南的公积金政策对二孩以上家庭和毕业5年内的购房人都分别上浮了贷款额度。具体是这样的:
(1)购买普通自住住房,两人及以上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家庭公积金贷款最高可贷额度为80万元(二孩及以上的多孩缴存职工家庭最高100万元);一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家庭公积金贷款最高可贷额度为50万元(二孩及以上的多孩缴存职工家庭最高62.5万元)。
(2)享受首次缴存补贴的毕业生,毕业5年内在济南购买首套普通自住住房且主借人无住房公积金贷款记录,符合贷款条件可在实际可贷金额基础上增加最高20万元的贷款额度,但不得超过济南市最高贷款限额。
这么做的诉求非常明显——拉动人口、留住人才。
在中国的城市序列中,万亿GDP和千万人口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也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象征之一。
济南,就一直有个千万人口的远景规划!
2022年,在《济南市人口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0年)》里就明确提出了,到2025年济南市常住人口要达到1000万人左右。
只不过,要完成这个目标,非常不易!
为什么这么说呢?
济南的北边是京津冀,南边是长三角。省内呢?还有青岛这个明星城市的竞争。
可以说强敌环绕,哪个虹吸人口的能力都不比济南弱。
所以,济南在人口上的升级进阶之路非常艰难。
回看济南这几年的人口轨迹会发现,自从2019年合并莱芜人口有一个暴增之外,后面几年的人口增速明显放缓,几乎已经来到0增长的拐点了。
如今,济南的常住人口是943.7万,距离千万人口还有50多万的差距。要按近几年的人口增速,这个差距要填上,恐怕没个十年八年是做不到的。

所以,济南在人口方面一直很有紧迫感。
明白这些,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济南的公积金优惠政策向人口方向倾斜了。
我们再来看北京。
北京常以拥挤著称,前几年甚至大喊“人口减负”。
也就是说,大北京不缺人,北京户口到现在还是全国最难搞定的身份。
所以,北京的公积金政策,并没有看到对人口这方面有所倾斜。
北京的公积金优惠额度倾斜到哪里了呢?
答案是——绿色建筑。
今年4月8日,北京公积金管理中心发了个《征求意见稿》,明确了针对购买绿色建筑的公积金额度优惠。
购买二星级绿色建筑的借款人,最高贷款额度上浮20万元。
对于申请贷款购买三星级绿色建筑的借款人,最高贷款额度上浮30万元。
对于申请贷款购买超低能耗建筑的借款人,最高贷款额度上浮40万元。
同时满足多个适用条件的借款人贷款额度上浮金额可累加,最高可上浮40万元,但最高贷款额度不超过160万元。
作为首都,北京这个站位就比较高了。
要知道,推广节能建筑,本质上是响应我们国家“碳中和”、“碳达峰”的战略。
“碳达峰”这件事可是写到我们“十四五”规划里的,属于“吐口唾沫是个钉”,势必要完成的事。
这件事,往小了说是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否呼吸到干净的空气;往大了说是影响到我们国家能源安全的大事,甚至是应对全球气候挑战的全人类事业。
而且,我们的高层不止一次在联合国之类的重要场合表明我们的战略决心!
所以,全世界都盯着中国,想看中国的碳排放是不是打嘴仗而已。

众目睽睽之下,北京,作为中国城市的一哥,必须给下面一众小弟们做好表率啊!
现在,北京已经累计推广了超过150万方的超低能耗建筑。
计划到2025年时,累计推广超低能耗建筑规模达到500万平方米,助力北京“双碳”目标实现。
甚至于,2021年拍地火热时,北京连拍地都开始卷绿色建筑了,也就是竞完了地价、竞完了配建之类的常规玩法之后,再竞“绿色建筑方案”。
逼着开发商开卷——想拿地?先把设计图纸和打分攻略研究一百遍。

这事足以见得,北京对于绿色建筑的推广是多么重视。
所以说,北京的公积金优惠额度倾斜给到绿色建筑,也是匹配这座城市长期以来的政治诉求!
03
最后,说几句。
一、盘点
除了扬州、北京、济南,全国很多城市也都针对自身情况,发布了关于公积金的特殊倾斜政策。
我大概总结了一下,基本就是这几点:
1、向高品质住宅倾斜——用来鼓励开发商建好房子的。
这个是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现在我们国家不缺建房子的,缺的是能建好房子的人。所以,未来的房地产一定会由“量”到“质”演变。
所以,公积金往这个方向引导,一点也不奇怪。
2、向人才类倾斜——用来城市之间抢人的,比如,针对高学历的、有职称的人才类的,额度进行上浮。
3、向多子女家庭倾斜——抢人抢不过的,还是要挣扎一下生育率的。
4、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的——用来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战略的,匹配城市的碳排放指标啥的。
总之,还是那句话
——各个城市早已经把发展诉求、远景规划等等,融入到公积金的政策中去了。
二、呼吁
在经济承压、信心缺失的今天,相比于“懒政”,这些灵活的政策思路,还是值得称赞的。
只不过,现在的公积金,搞得好像“双十一”算优惠券一样烧脑,是不是真的是普通人想要的结果呢?
其实,公积金这件事最伤不起的,应该是是缴存的问题。
不患寡而患不均。
有些体制内的公积金一个月能存八九千,而大部分人每个月能存个千八百就不错了。
这才是真正亟待解决的问题吧!
文章来源于混知房产,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