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谈大湾网

广谈大湾网 首页 资讯 国内外资讯 查看内容

太痛心!40万积蓄被骗光,这种诈骗专盯妈妈们

2024-6-3 08:57| 发布者: 如风

摘要: 上周三,突然收到一条让我后背一凉,悚然一惊的留言:当时心里冒出来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难道有人冒充我们公司诈骗?这是天大的事情啊!”并且准备立马报警的。后面具体一聊,发现是读者收到了这样一封信函,是某早 ...

上周三,突然收到一条让我后背一凉,悚然一惊的留言:



当时心里冒出来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难道有人冒充我们公司诈骗?这是天大的事情啊!”并且准备立马报警的。


后面具体一聊,发现是读者收到了这样一封信函,是某早教机构“因为不可抗力”无法继续给娃上课了,所以让买过课程的用户扫码进群,安排退费。


为了避免有读者因好奇加群而上当,图中联系信息已打码


仔细看看,信函上说的早教品牌和公司,跟我们毫无关系,留言的读者是弄错了,才到我们公号留言。


目前可以确认的是,确实有诈骗分子打着该早教机构的名义在搞诈骗,但是与实际上小步早教这个品牌以及原有公司是否相关,需要公安机关调查。


最初小步创始人确实加过我微信,希望授权我公号的内容免费在小步App里发布。


出现这个情况后,我第一时间试图联系小步创始人,发现微信已经被删,目前也没有找到其他联系方式。


我第一反应就是赶紧追着叮嘱读者最好不要相信,不要扫码进群……



上下滑动查看


没想到,仅仅几天之后,我的微博后台就收到了另一位妈妈被骗走40万积蓄的留言。


仔细一问,又看到了非常相似的通知函!

上下滑动查看


01

培训班退费骗局


收到这条信息是周日早晨,我在西安的酒店,下午有新书读者见面会。


读完这条信息,我心情久久不能平复,眼前这个骗局,就是专门伪装成教育从业者,张网诱骗妈妈们,这如何能让我不愤恨。


于是,我在去书店的最后一刻都在上网搜索,才发现同样的诈骗手段,23年中旬就陆续有官方媒体曝光过。


:培训机构主动退费?当心的是骗局

:警惕培训班退费骗局


在过去一周时间内,我从不同渠道收到了两条留言,可见此类骗局最近比较猖獗。


所以赶紧写下这篇文章,希望让尽可能多的人,尽可能多的妈妈们看到、意识到:


这些用“培训班退费”作为幌子,让大家进群退费的信函,都是诈骗,大家千万警惕,不要相信,不要上当、不要进群!


近一两年来,各类培训班、线上、线下的早教机构等,确确实实发生了一些“跑路”、“无法再继续上课”、“大量学费无法追回”的问题。



损失多的家庭,可能有几万、十几万的学费无从追讨,比较少的也有那么五节、十节课的损失。


而我非常清楚,在家庭中做决策让孩子上某个培训班的,往往是妈妈。


正因为是妈妈选的培训机构,妈妈交的钱,也是妈妈一直陪伴孩子参加这些培训,所以一旦培训费损失了,妈妈们一定会痛心疾首,把这份过错扣在自己的头上,后悔不已。


而一旦有一丝一毫的“退费”的消息,忍不住要相信,忍不住要进群,希望能够多多少少挽回一点损失的心态,我们实在是太能理解了。


而诈骗犯们,比我们更了解人性。



我们的地址、电话、邮箱等私人信息,可能是非法组织从各种渠道花钱买来的。


而诈骗其实并不需要目标多么精准,他们往往是海量地寄送信函、发送信息等等;


只要撞上一个家庭是有孩子的,妈妈甚至可能都记不清,自己到底有没有给孩子买过课,或者到底买的是哪个机构的什么课程,光是看到“退费”两个字,就被吸引了。


而一旦进群了,骗子们还有各种各样的连环招数。


比如先给一些甜头,以退费成功等各种名义真给咱们打一点钱,让妈妈们打消顾虑,然后就诱导妈妈们一步步绑定各种账户,操作转账等等。


还会安排专门的托,在微信群内晒所谓“真赚钱了,真拿到钱了”一类的截图,一步步打消我们心中的警惕。



02

我们中心的妖魔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周日发动公司全体同事都询问了身边的亲友,也在网上找了很多案例、资料,连夜阅读。


发现很多很多不幸上当的人,在回忆遭受诈骗的经过时,都会有类似的感觉: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听信别人……

我到现在也没想明白为什么会上当……

我都不知道我怎么了……

鬼使神差就听信了,像中邪也一样,不听劝……



当我们清醒而理智,大脑和情绪都处于冷静模式的时候,是很难去理解,人怎么会莫名其妙就完全任由别人摆布的呢?


但诈骗的受害者何止数万、数十万;其中也不乏高学历、高智商的人。


因此,不是骗子聪明高明,也不是诈骗的受害者“笨”,而是我们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个“本能失控模式”。


我们有贪婪想要不劳而获的本能,我们有害怕恐惧听信权威的本能,我们有厌恶损失逃避自责的本能。


我们心中总有一些本能的欲望在日常生活中是得不到满足的,被压抑的,被藏在角落里不能见光的。


而一旦骗子们的套路击中了我们心中的某一个弱点,这种本能就会无限膨胀很快失控,几秒钟之内就吞噬掉我们的理智,让我们一步步上当受骗。


当我们回顾“被骗”的过程时,根本无法说出,自己到底被别人哪句话骗住了,这很可能是因为,


真正骗住我们,摆布我们的,根本不是骗子的话术、套路,而是我们自己内心的妖魔鬼怪。


是我们内心有一个声音一直在对我们说:是的,我就是想要这钱,我就一定要这钱,钱就在眼前了,去拿,去拿,伸手去拿吧……



周日我直到上台分享前还在和小助手宝莉讨论,她的一个朋友也经历了类似的骗局,而且她朋友直到第二天才反应过来,打电话给宝莉问,会不会是骗局?


宝莉第一时间让她报警。我问宝莉,你为什么这么确定呢?


宝莉说,没有付出,直接充钱就能赚钱,不可能有这样的好事吧?


这也是我想和大家说的,赚钱不能反人性,真的是发财捷径,我们老祖宗都说了“闷声发财”,不可能广而告之。


再延伸说一句,孩子教育也是如此大家可以冷静自问一下,你们所看到的大流量在宣传的所谓教育或者竞赛“信息差”是真的吗?


如果真是捷径,应该没有父母希望自己孩子一下子多出那么多“竞争者”吧。


如今的环境,不找捷径不仅仅是防骗,而是最好的捷径。



03

国家反诈中心APP


回顾一下相关留言。


第一个来留言的妈妈,虽然没有搞清楚“品牌和公司”,但她留言中就已经说到了“是诈骗么”“我的个人信息是从哪里来的”。


足见这位妈妈是比较有警惕心的,心头是有“诈骗”这两个字的。


而当我把这两封诈骗信截图到群里时,也有小伙伴说,你看,骗子居然还假装好心,佯装提醒大家不要相信别的渠道……


如果这样一句句去读的话,还真说不定有人会上当。



是的,就如同我们上文所分析的,一旦我们被“退费”这两个字吸引了,拿到诈骗信息还仔细去读的时候。


心中对“退费”两个字的渴望,就会引导我们去相信骗子们精心编织的这些语言,越看越相信。


你看:信里还有公司的正规信息呢,还有这个红章呢,还有那句话呢,这不是很可信么。



骗子们也是有大数据支持的,说哪一句话,写哪一句话、放什么样的图片最容易骗到人,也是不断沉淀升级的。



那究竟如何才能保护好我们自己呢?


最有用的,恐怕就是心里始终有“诈骗”两个大字。


国家的反诈宣传可能会很干脆地告诉我们“一切退费”都要警惕,都可能是诈骗。


咱们自己不妨再给自己升升级,凡是有人主动找上门来“退费”都先认定是诈骗,根本连这封信写什么,看都不要去看,毫不犹豫反手就是一个举报(国家自然会调查,不会冤枉好人对吧)。


不知道大家手机里,有没有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我是几年前就开始用了。


去年出差还收到过“航班改期请退票退费”的诈骗短信和电话。



我当时立马就在国家反诈中心APP进行了举报,虽然没有人给我反馈过后续,但我从那以后的无数次出差买机票,就再也没有收到过类似诈骗信息。


国家反诈中心的功能并不复杂,首页包括了举报、报案、来电预警、身份核实等几个功能,还有骗局曝光栏目(目前还不支持关键词搜索)。


如本次遭遇诈骗的这位妈妈,到了派出所可以在民警帮助下扫码报案


即便是我们没有装这个APP,遇到任何问题,心中先存一个“可能是诈骗的念头”。


打开搜索器,或者我们之前专门给大家推荐过的AI助手 能辅导娃写作业,还能帮你上班搬砖的AI助手,太香了!,搜索一下网上是否有类似案例有没有诈骗的可能,也能得到一些提示。


(以上是通益千问APP给的答案,上下滑动查看)


最后,再次告诉大家,即便我们不幸的,真的上当受骗了,这也不是妈妈的错,而是骗子的错。


我们在发现受骗以后,务必第一时间报警,相信公安机关的力量。


如果需要倾诉的对象,我会一直都在这里。


也恳请大家多多转发,看到一起举报一起让这类诈骗无处藏身!

文章来源于大J小D,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发布新帖

  • QQ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移动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