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 有深圳市民反映总在夜晚听到 仿佛机器开动的声音 “ao-en ao-en ao-en” 甚至有市民怀疑 有人在附近养了牛 晚上一直叫 
(牛牛:我晚上也是要睡觉的!) 非也非也 其实这是蛙叫声! 也不是! 虽然牛蛙的叫声也像牛 但牛蛙是外来入侵物种 在深圳并不常见  牛蛙具有发达的肌肉和与环境相似的体色,体型大而粗壮,头体长可达16cm。蔡波拍摄而这种“牛叫声”的蛙是我们的本土物种—— 花狭口蛙  花狭口蛙体型短粗,中等大小,头体长不到8cm。图源: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花狭口蛙是姬蛙科体型较大蛙类 体态甚臃肿肥胖 为南方低地和平原区常见蛙类 常见于城市公园和绿化较好的居民小区 花狭口蛙夜晚鸣叫声音洪亮似牛叫 常常被误当成牛蛙 花狭口蛙拥有一个像气球一样的“腮帮”
专业名称叫声囊 但声囊不是发声器,而是共鸣器 正因为它有个超级大的声囊 才发出如此雄浑而极具穿透力的叫声 它们在受到惊吓时身体会膨胀以威吓敌人  图源: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近段时间 深圳市雨水频繁 为花狭口蛙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它们白天休息,晚上活动 取食蟋蟀、蚱蜢、蛾子、苍蝇、蚯蚓等 而且花狭口蛙的变态所需时间极短 蛙卵孵化极快 蝌蚪到成蛙2周即可完成 雨后的水洼正是它们的产卵地  图源: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花狭口蛙的卵产在静水中 卵被胶膜,但不成团,分散在水中 卵有明显的动物极和植物极之分 动物极黑色,朝上,有利于吸收热量 植物极浅色,含较多卵黄,以供胚胎发育 因卵黄较重,因此植物极朝下  花狭口蛙的卵和蝌蚪宝宝。李瑶摄影花狭口蛙虽然其貌不扬 甚至有人说它是“妖孽” 但它可是被列入国家林业局 2000年8月1日发布的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属于国家保护的“三有” 的陆生野生脊椎动物 两栖类由于水中产卵、体外受精、水中发育等特点 使它们对水环境要求较高 因此是环境的最佳指示动物  安静时的花狭口蛙。图源: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有市民表示 这源于自然的天籁之音 也表明了深圳生态环境的良好 深圳er还是要 怀着感恩之心、敬畏之心 对待野生动物 对待大自然哦~ 文章来源于读特、深圳商报、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科普中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