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登录 免费注册
2024-4-6 10:07| 发布者: 如风
还记得那对跨越18年
在央视新闻留言区相认的师生吗?
《找到了!跨越18年,他们在央视新闻留言区相认》
久久未见,隔着屏幕的师生二人
聊起过去的时光难掩兴奋
尽管18年过去了,张鑫依然习惯
称呼于湛瑶为“小于姐”
而在于湛瑶老师眼中
张鑫依然是曾经的少年
“你那会儿脸是圆圆乎乎的
现在感觉长成大小伙子了
每次想起,都觉得你们还是高中生
但仔细想想我也40岁了
你们也都30多岁了,真的感觉好奇妙”
张鑫在新疆库尔勒长大
现在是陕西西安一所高校的老师
2006年
张鑫在库尔勒市第四中学读高一
北师大研究生支教团来到了学校
从此,张鑫和同学们原本狭小的世界
仿佛被打开了一扇窗
张鑫回忆,于老师来到他所在的
高一12班教历史
为了让大家记住每一段历史
于老师都会以历史人物的故事为切入点
一下子提起了大家学历史的兴趣
特别是面对不同民族的学生
研究出了不一样的教学方法
因为受学生欢迎
于湛瑶还兼任张鑫的副班主任
回忆起当时大家一起准备的诗歌朗诵比赛
于湛瑶也记忆犹新
她每天和同学们一起排练、创作
为了达到更好的舞台效果
加班到凌晨4点剪辑伴奏音乐
最终,张鑫所在的高一12班夺得了一等奖
一年短暂的支教
却让师生间培养了非常真挚的感情
临别时,大家都万分不舍
张鑫说
“小于姐是我们了解外面世界的一个窗口
跟我们分享了很多在北京的生活
很多同学因此下定决心
2009年,张鑫高中毕业后
手机号码和社交媒体账号都换了
魏盼
你说巧不巧,照片中也有我,也有我的签名。记忆一下子回到了18年前,在雪中的那张照片,我记得是库尔勒那年的第一场雪。感谢北师大对我们边疆小城的支援扶持,希望北师大和我们城市的故事续写。
宇
手机相册里依然留有小于姐和我们在学校的照片,很荣幸能成为您的学生,那段在学校的时光真的非常美好。
建立了新的师生群
杨彦
这一切都是18年前的种子结下的果,也许种子不大,但也可以变成参天大树。
看了于老师的故事
很多网友也想到了曾经的恩师
纷纷在央视新闻留言区
发布“寻老师启事”
希望向他们道一声感谢
Judy的朋友
FMe.
【寻老师启事】
地点:河南洛阳偃师,府店镇杨窑小学
我已经读研究生了,还记得当年支教的老师名字:焦启豪,张松……如果有认识的,可以联系吗?
就这样
在线找人。2006年,有位在梅州嘉应学院中文系的谢植需,来梅县新城中学助教了一个月。谢老师助教时间短,但教学方法新,因此喜欢上了语文。18年过去了,一直在从事文字工作。感恩,感谢!
Y.
旭日三年,没有老顾的开导,可能就不会有少年的今天。很想念老顾和其他几位老师,老王、老李、老蔡、老张……十几年过去了,希望你们都好。少年长大了,感谢您。
火星人
我也想找初一时来支教的陈老师,因为老家在山区,所以一直以来教学都是用家乡方言。刚上初一就遇到了来支教的陈老师,那是我第一次听到标准的普通话。陈老师,好想念你!
可乐姜水
真的很感激她,虽然不记得老师的信息,但是她就像一束光一样点亮我,让我感受到知识的美好!
绿草茵茵
上班后,老师曾来过我所在的城市,当时我租一个小小的房子,也没有好好带老师去吃顿大餐,后来换了几次号码就断了联系。希望史老师能看到这条信息,有机会还能再去看看您!
QYL
一生中能遇到像他那样的老师,我很幸运,希望我的老师一切安好!
璞璞濮
大学毕业后,我也去新疆支教了两年,如今成了一名教师。我想对于大学的美好向往,应该在那个夏天就已生根发芽。
渔
老师们,你们还好吗?
炉火糖粥
当时手机不方便,曾经的电话号码也已经丢失,一直不知道用哪种方式联系你们。你们曾经的学生姓郝,真的很想念你们。老师,还记得十年之约吗?
放羊的贝贝
一位是西南大学的哥哥教数学,一位是首都师范大学的姐姐教英语,我很想念他们。
文章来源于央视新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布新帖
QQ客服
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