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谈大湾网

广谈大湾网 首页 资讯 国内外资讯 查看内容

“那一刻感觉天都塌了!”噩耗传来时,他才34岁,他选择…… ... ...

2024-3-15 09:29| 发布者: 如风

摘要: 因为持续了一个多月的便秘,34岁的何伟前往医院做痔疮手术,没想到手术时发现了一个肿物。最终他被确诊为直肠腺癌。“那一刻感觉天都塌了,如坠深渊。”两年来,何伟先后经历了30次化疗、25次放疗、3次手术,最终还 ...

因为持续了一个多月的便秘,

34岁的何伟前往医院做痔疮手术,

没想到手术时发现了一个肿物。

最终他被确诊为直肠腺癌。


“那一刻感觉天都塌了,如坠深渊。”


两年来,何伟先后经历了30次化疗、25次放疗、3次手术,最终还是保肛失败,于今年1月成为了“造口人”。



“我曾凝望深渊,险被吞噬,如今就想做那个可以拉人一把的人。”两年来,何伟一边抗癌,一边热心帮助身边的患者,高峰时期一日解答上百名患者以及家属的疑问,凝聚了上千名共同抗癌的“战友们”互相打气,走过一段段艰辛岁月。

年轻小伙确诊肠癌:

“原本以为只是割个痔疮手术……”


2022年的1月,便秘一个多月的何伟来到了广州一家三甲医院就诊,在做痔疮手术的过程中,医生团队发现了一肿物,经病理活检,确诊为:直肠腺癌。由于肿物位置比较低,位于肛管,而且与膀胱等周围组织有关联,处于进展期,保肛难度比较大。


“当时感觉天都塌了,脑海里都是电视剧中确诊绝症没救了的画面。”何伟坦言,那时才34岁,非常年轻,根本没想到自己会患癌。深吸一口气,何伟打电话向家人告知了确诊癌症的消息。


为了寻求保肛以及进一步治疗,何伟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据主管医生罗双灵介绍,当时患者的保肛意愿比较强烈,于是为其实施了第一次保肛手术。


半年后,肿瘤卷土重来,何伟继续实施了第二次保肛手术。


“仿佛怎么都切不干净。”今年1月,肿瘤再次出现,为了求生,无奈之下,何伟再次实施手术,这次无法再保住肛门,他接受了成为一名“造口人”的事实。


在国内以低位保肛手术成功率知名的中山六院,低位不能保肛的患者占比不到5%,大部分患者可以做到保肛,而何伟是这5%的少数之一,罗双灵坦言,“我们医护团队和患者都尽了最大的努力,尽管结果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有时候疾病就是这样(无法掌控)。”


一边抗癌一边热心帮助他人:

他是患者们感恩信任的“何哥”


在患病之前,何伟是广州一家公司的总经理,身边不缺朋友,家庭幸福,生活有滋有味。患病后,何伟失去了“何总”的身份,“身边奉承你的人消失不见了,人生从高光时刻进入了低光时刻。”


无论是为了保肛忍受放化疗的痛苦,还是为了生存而战接受保肛失败,过去两年多的时间,何伟一直积极应对治疗,一边治病的同时,也努力去帮助身边的患者。在他的持续努力下,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的患者们纷纷添加何伟为好友,网络上关于直肠癌治疗的群组成员进进出出,累计上千名肠癌患者和家属在何伟的帮助下解答了疑问、受到了鼓舞。


何伟在一次化疗结束后初次与不认识的人互加好友,并且进入群组讨论。他与同样承受着生理痛苦的临床的病友“同病相邻”,互相理解彼此的艰辛,于是建立了互相打气、互相鼓励的抗癌小组。慢慢地,这个网络小组的人越来越多,何伟发现,除了鼓励别人,他可以做更多的事去帮助他人。

每天早上7点刚过,何伟就会送上“专业科普大礼包”作为早安问候,这是他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而来治疗肠癌的资讯,有来自中山六院的权威发布,也有一些前沿的研究,还有他细心梳理的诸如化疗期间如何应对呕吐的服务性信息。


有些群友看到专业论文会直呼“头晕”,何伟不遗余力地关注、学习,久病成医,他对许多专业名词、治疗手段都不再生疏。遇到不认识的问题,何伟甚至会自己挂号询问医生,然后再整理成文字发到小组里,让大家共同学习。


“何哥,第一次化疗时呕吐了很痛苦,我以为自己坚持不下去,因为你们的鼓舞并分享补充营养的小方法,我真的坚持下来了。”陌生而又熟悉的“战友”终于结束治疗,通过手术顺利保肛回归正常生活,“战友”表达了真挚的感恩、感谢,何伟表示这是他最开心的时刻。


来自医护们的鼓励:

“学到了,就去帮助更多的人”


何伟仍然记得,当初刚确诊直肠癌时,内心一下子被负面情绪侵蚀,无论家人如何安慰,他都很难去面对自己30多岁患癌这个事实,更不知道如何去寻求帮助。

30次化疗、25次放疗、3次手术……一次次“历练”下来,何伟认识了中山六院结直肠外科、肿瘤科、放射诊断科、造口专科门诊等科室的医护们,他们给予了何伟悉心的救治和护理,让他感到像家人一般亲切。


中山六院副院长、结直肠外科二区主任医师康亮医护团队时时鼓励何伟。他记得,当时康院鼓励他:“当你学到了如何面对肿瘤,就努力去帮助更多的人。”于是,何伟一边学习肿瘤知识,一边分享自己亲身经历积累的经验,利用自己的时间为网友们解答疑问,高峰时期一天解答上百位网友疑问,这种不辞辛劳的付出持续了两年多。


遇见的癌症患者多了,何伟明白: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容易。“癌症患者群体是十分需要正能量的,有时候拉一把,就可以扛过去了。”于是,过去两年多来,何伟每次来到广州中山六院住院,他都要线上吆喝“战友们”——“谁在医院,一起出来聚聚!”每隔一两个月,“战友们”相约一起在医院附近聚餐,互相打气、鼓舞,“遇到谁情绪低落的,我们把他‘抓’出来,一起给他打气。”两年多来,身边的“战友”进进出出,不少癌症患者们在结束治疗、回归正常生活后,纷纷感谢何伟以及小组里的“战友们”。


何伟的故事也打动了中山六院的医护人员们,该院各科室的医护们都认识这位热心的患者:“普通人一旦患上癌症,花费很多时间、精力、金钱去治疗,往往自顾不暇,何伟能在治病的过程中积极面对,并且努力帮助他人,这点是很难得的。”


被何伟亲切称为“罗帅”的罗双灵医生,也被他打动了。罗双灵记得,前一天何伟还在手术,第二天一早何伟就在小组里热情给其他患者打气、解答力所能及的疑问了。

何伟与罗双灵医生。


记者手记:渡人者自渡

我曾凝望深渊,险被其侵蚀。

当我跨过这一步,希望可以做拉别人一把的人。

这是何伟两年多来不断热心为网友解答、一边抗癌一边躬身其行帮助他人的初衷。

何伟坦言,最初知道确诊癌症时,自己不知道从哪里寻求帮助,当时很无助,也陷入了负面的情绪漩涡中。是家人的不离不弃、是为人父渴望陪伴孩子长大的心愿,激发了他求生的意志,勇敢走上抗癌之路。

“他人如果保肛失败,治疗结果未能达到预期,往往心生怨气或者抱怨命运不公,你为何可以做到乐观应对?”

面对记者的询问,何伟表示,经历了30次化疗、25次放疗,三次手术,更能明白求生的不易。一路上,一直有医护团队倾力付出,有家人守候。最终结果不尽人意,他选择更多从自身找原因,例如自己本身存在基因突变,属于肠癌易复发群体,而不是把怒火投向别人。

最终,何伟成为了“造口人”,但他依然乐观地面对生活。这两年多,何伟帮助了上千名肠癌患者和家属,这些人传递的正能量同样帮助了何伟完成了他对患癌经历的自我和解,“我完全能接受自己是癌症患者的身份,也不会隐瞒,患癌是不幸的,但是我拥有家人的爱和支持、医护团队的保驾护航、网友们的互助互爱,我也是万幸的。”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发布新帖

  • QQ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移动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