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下午,一条“急!大雪过后,武义一农场近5万公斤有机萝卜急盼销路,请求帮助”的新闻在浙江金华市民的朋友圈里流传。 “前两天的那场大雪,压塌了我们二十多个蔬菜大棚,里面种着的萝卜再不抢收,就要颗粒无收了。”农场负责人张华沛这两天急得团团转,一边是要抢收萝卜,另一边又要为萝卜的销路发愁。 1月26日傍晚,潮新闻记者联系上张华沛时,他还在农场里忙碌,对接萝卜的订单。他说,下午一直在接热心人的电话,在接萝卜的订单。“现在已经订出去了两三万斤了,也有客户每天要好几千斤,差不多应该能够卖完。” 张华沛说,心里很急,但也很暖。 大雪压塌二十多个大棚 上不了山的农场负责人急坏了 事情要从张华沛发的一条朋友圈说起。 1月23日,金华大雪刚停的那天,张华沛心里是拔凉拔凉的。 深夜10点58分,他发了一条朋友圈,“很多年没见过的大雪,昨天早上还好的,今天就成这样子了,31个大棚的有机萝卜,就剩8个棚还好,还有4亩左右的阳光玫瑰葡萄棚全部压平了。” 他说,发那条朋友圈时,他心里很气馁,也很无助。 张华沛是金华武义县新宅镇三坑口村雅绿生态农场的负责人。“我在武义二十多年了,我们农场主要是种茶的,这两年也搞起了高山有机蔬菜的种植。”他说,为了种这些有机蔬菜,已经花下去了很多成本。成本还没完全收回,一场大雪,让他懵了。 张华沛说,2023年投入了27万多搭起了蔬菜大棚,一场大雪塌了三分之二。大棚的损失还来不及清算,他更担心大棚里的8万多斤萝卜。 如果没有这场大雪带来的意外,31个大棚里的高山有机萝卜要到过年之后才会开卖。“现在正是萝卜‘长’个儿的时候,平均个头才只有两三斤,一个冬天萝卜就能长到七八斤。”张华沛说,大棚塌了之后,萝卜就肯定要提前收了。“大棚是给萝卜保温的,没了大棚的保护,萝卜肯定不可能再长了,不提前抢收就意味着绝收。” 看着压塌的大棚和被雪盖着的萝卜地,张华沛说,心已经冷到了冰点。 “不算萝卜的损失就快30万了,如果萝卜再卖不出去损失就更大了。” 而更令张华沛着急的是,大棚位于海拔三四百米的高山上,雪后结冰,抢收的工作人员和他,上个山都很困难。 不知道该怎么办的张华沛发了那条求助的朋友圈。 几万斤萝卜订了出去 卖萝卜的事儿被政协委员关注了 张华沛很意外地是,朋友圈发出没多久以后,他的微信聊天就“炸”了。 雅绿生态农场在武义乃至整个金华地区都小有名气,张华沛的微信好友中有不少企业食堂的负责人。“平时他们也会到我这里订菜的,看我发了朋友圈之后,纷纷来跟我买萝卜了。”张华沛说,一些企业以往一次订购的蔬菜也就一两百斤,但这次订萝卜都是三四百斤起步的,甚至有些近一点的客户直接表示要上门来拉萝卜。 1月24日开始,上山的路好走了些,张华沛和农场里的工作人员就开始上山抢收萝卜了。“雪都还没化,天很冷,晚点收割,萝卜就冻坏了。” 帮雅绿生态农场卖萝卜的事儿,在金华人的朋友圈里扩散着。 金华两会即将开幕,准备参加两会的政协委员也关注到了这件事儿。“我们得帮帮他们。”有政协委员在群聊里转发了雅绿生态农场困难。 “搞农业不容易啊,一场大雪造成了这么大损失,咱一定得帮啊。”有政协委员说。 此后,金华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武义县农业农村局先后与张华沛取得了联系,还专门去了一趟雅绿生态农场,了解农场的实际损失和困难。 最令张华沛感动的是,经过这几天的推动,萝卜已经订出去了好几万斤。“刚刚拉走了两车,大概加起来上万斤了,还有四五千斤已经抢收回来了,马上就能拉走去卖了。”张华沛说,金华市供销社在政协委员和政府部门的联系下,已经跟他们下了订单,第一批萝卜也已经送出,供向了整个金华的市面上。 张华沛说,大雪带来的损失虽然很大,他心里也很难受,但看到这么多人出手相助,他觉得很温暖。 “我们农场里的员工不少是附近的村民,得知要抢收萝卜,都主动来帮忙,有的村民还带来了自己的邻居。”张华沛说,抢收的萝卜要人工扛下山之后才能运上车,帮忙的员工和附近的村民,扛着两三百斤的萝卜在雪后的山路上一趟趟往返,有的人还摔了跤。 “萝卜卖出去以后,一定好好感谢大家。”张华沛说。 目前,大部分萝卜已经订出,但由于抢收还在进行中,具体能收多少萝卜也还不是特别清楚。还是需要有更多的渠道和销路。 在这里,潮新闻也替张华沛吆喝一下:近期在金华地区有需要大量萝卜的可以跟他取得联系,联系人张华沛:13957968987。 张华沛说,这两天也有不少普通金华市民和省内市民联系他想帮一帮忙。“现在我们忙着抢收,零售的订单真的来不及接,也缺人手进行打包和快递。谢谢大家的好意和温暖,暂时还是希望有批量收萝卜的渠道和供应商联系我。” 文章来源于钱江晚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