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这袋 “巧克力奶茶”状的液体 竟是置换出来的血浆吗? ▲置换丢弃的脂蛋白血浆,似“巧克力奶茶” 广卫君从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下称“市十二医院”)获悉,近日,该院为一名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开展了2次双重血浆置换疗法,复查结果显示,其“甘油三酯”数值从数日前的87.54mmol/L降至11.04mmol/L。 医生提醒 高血脂症易诱发其他疾病 预防的关键 是从饮食和生活方式入手 甘油三酯超标50倍 “甘油三酯一栏出现向上箭头,但身体没有明显不舒服,要管吗?”1月11日,49岁的陈先生揣着一份体检报告来到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原以为小事一桩的他被当即收治入院。 外院体检报告显示,陈先生甘油三酯高达87.54mmol/L,是正常值的50倍,属于极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临床上相当少见,极易诱发急性胰腺炎、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栓塞等危及生命的疾病。 ▲陈先生在外院的体检报告 入院后,医生为陈先生复查血脂并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急性胰腺炎、心肌梗死、凝血异常等,同时给予相关治疗措施,并决定为其实施双重血浆置换。双重血浆置换目前常用于治疗肝脏疾病、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难治性高脂血症、急进型肾小球肾炎等疾病。 该院中毒救治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陈运超介绍,“该治疗清除特异性高,因为不需要再额外补充血浆,在提高血脂清除效率,避免了体内白蛋白、凝血因子等有形成分丢失的同时,具有降低患者血源性感染和过敏反应的发生的优点。” 接受了2次血浆置换治疗后,陈先生甘油三酯水平较前明显下降,1月16日复查数值降至11.04mmol/L。 ▲双重血浆置换示意图 高脂血症无明显症状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高脂血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202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脂血症患病率高达35.6%。 高脂血症没有明显的症状,不容易被发现,“无声无息”地侵蚀患者的血管、肝脏、胰腺等,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胰腺炎等疾病的发病风险骤升,常被称为“隐形的杀手”。 “这位患者因工作原因长期静坐,且喜欢吃坚果。”该院内科副主任、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李婉媚表示,日常生活中,除了花生、肥肉以及油炸食品等胆固醇高食物,不良生活习惯如酗酒、吸烟也极易引起血脂升高。 ▲患者治疗前抽血标本呈现分层现象(上层为含有大量血脂的血浆) 体检报告中哪些数值异常应警惕血脂异常?李婉媚表示,临床上主要依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4个数值判断是否存在血脂异常。 如总胆固醇≥5.7mmol/L,甘油三酯≥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mmol/L,符合其中一项即可诊断为血脂异常,在体检中尤应注意。 预防高血脂 李婉媚提醒,甘油三酯数值偏高,如处于1.7-5.7mmol/L这个范围时,首先应排查是否有原发疾病引起血脂升高,如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后血脂也会得到一定控制。 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等手段缓解。“我们会评估患者的心血管风险,低中风险的患者可以先进行生活方式和饮食管理,并定期复诊,随访;如果是高风险患者,则需要启动他汀类药物为基础的降脂治疗,并根据实际情况使用贝特类药物、烟酸类药物等药物。” 日常生活中,可通过以下方式预防高血脂: 1、健康饮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如肥肉、全脂奶制品、炸食等。同时增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鱼类、全谷类食品等。此外,控制酒精和糖分的摄入。 2、定期有氧运动可以帮助降低血脂,控制体重。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包括走路、跑步、游泳、自行车、舞蹈等。 3、对于中度到重度的高脂血症,或者调整生活方式不能有效降低血脂的患者,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药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