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大象新闻1月4日报道: 3日,山东济南,视频显示, 一女子用签子将寿司上的虾肉挑出, 关上灯后虾肉在黑暗中发出幽蓝荧光。 丁女士称,她元旦期间在某商场买了一份寿司,第二天早上起来母亲只开了一个灯,在她打算继续食用剩下的寿司时,却发现寿司上的虾肉在昏暗的室内环境下发出绿光。她不了解寿司上的虾是什么品种,菜单上也没有明确提示,只是寿司套餐里包含虾肉。她称已将寿司扔掉,姐姐担心有人吃到这种安全性未定的食物,便向市场监督管理局打电话反映了此事。 来源:大象新闻视频截图 还有虾头变绿的 据中新网2013年报道,网友 “@Christy 蜜酱”通过微博爆料称:自己购买了58元一斤的河虾,下锅烧好后完全没有异常,晚上微波炉加热了一下,部分熟虾的虾头竟然变成绿色,“吓得自己果断扔了,现在还有什么能放心吃?”这条关于河虾的微博立即震惊了网友,引起万余次转发,并登上当天新浪微博十大热门话题第二位。 记者看到,图中熟虾的头部全部变绿,犹如覆盖上了一层铜绿色的青苔一般。“@Christy 蜜酱”说,煮之前没发现虾有异常,下锅后放了点清水、姜、盐,也就是一般烹饪过程,煮熟后也是完全正常,可到了晚上用微波炉加热后就发现虾变成了这样,“现在家人都泛着恶心,再不敢吃虾了,都有阴影了。” 煮熟的河虾竟然会泛出铜绿,这把对食品安全问题已谈虎色变的众多网友吓得不轻。大多数网友都担心,这又是黑心商家对养殖的河虾动了手脚。也有人辟谣,“日本沼虾也就是青虾,就是这样子。” 无锡市农林部门的水产专家认为,仅从图片上看来,根据绿色区域并考虑虾的解剖特点,“虾头所泛的铜绿,很大可能是虾在养殖的过程中寄生在其体表的藻类,蟹类养殖也会有类似现象,这是一种正常养殖现象,市民不必以讹传讹。”之所以经微波炉第二次加热后,熟虾才变绿虾,是因为微波炉加热使虾中水分被吸干,“水分一干,藻类便会显现出来。”如果确定是藻类,那么对人体就没有危害,市民无需谈虾色变。 也有海鱼发绿光 另据钱江晚报报道:去年11月,一浙江网友拍到家里吃剩的红烧鱼在半夜发出绿色的荧光,手碰到也会沾上荧光。有网友科普称,是沾染了发光细菌。 “都做成红烧鱼了,为什么鱼肉会在黑夜泛着荧光?”浙江宁波网友“美美”告诉记者,自己的妈妈在奉化一处码头购买了几条鱼,拿回来做了红烧鱼,没想到当天半夜,饭桌上没吃完的鱼竟然在黑暗中散发着绿色的荧光,她没敢再吃,拿去喂了野猫。 记者就此咨询了水产科普博主@闪光鱵 罗腾达,他表示,发光和鱼的种类没有关系,“高温下发光菌不能存活,应该是做好之后没有注意保存,感染了发光细菌。”据专家介绍,能进行生物发光的细菌称为发光细菌,它们绝大多数是海生细菌,海洋发光细菌可以共生在鱿鱼和硬骨鱼类的身上,目前已经发现5属20多种。 泰国母子也买到“绿光虾” 极目新闻记者梳理发现,泰国也有消费者买到了上述“绿光虾”。 据环球网报道:2020年7月28日,泰国暖武里58岁的阿伦·约尔帕恩和21岁的儿子纳塔奈·坎查纳瓦萨,发现自己购买的三盒寿司竟然发出蓝色的荧光。 视频中,纳塔奈端着一盒看似正常的寿司走进黑暗的房间,这盒寿司里有一块立刻发出闪亮的蓝色荧光,他还举起寿司上的虾肉,展示了这只会发光的虾。 纳塔奈表示,这种发光的寿司他已经尝过一个了。在此之前,他们还打开了三盒生鱼片和米饭。吃完这种“有毒的食物”后,自己并没有生病,但这顿丰盛的大餐仍然让家人感到害怕。 为此,母子俩请教了专业人士。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的生物学副教授杰萨达博士解释说,这些虾之所以会发光,可能是因为储存的温度不够低,导致它们被荧光细菌污染。 杰萨达表示,海鲜日料对存储要求比较高,虽然在烹饪过程中加热会将它们消灭,但仍不建议吃任何发光的食物,因为可能会感染。 据了解,此前,国内媒体也曾报道了发现生猪肉发蓝光的案例,经过当地检疫部门的检测,确认为发光细菌——荧光假单胞菌所致,应该是在流通环节感染,发光菌本身无毒,吃了对人体无碍,但碰到发光的猪肉,建议市民最好不要食用。 专家也提醒,食材发光现象并不能排除另外的可能性,如食材处理时混入磷等发光物等,也需要提醒大家,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了发光食品,可以交给相关部门检测,请不要食用。 文章来源于极目新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