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南昌一女子躺在地铁座位上玩手机,周围乘客投去异样目光。突然,一位年轻小伙走到她身边,直接脱掉自己的外套为她“盖被”,女子尴尬到瞬间坐起来。(据12月14日杭州日报) 看到“盖被”二字,还以为是发生在地铁上的暖新闻,仔细一看,才知道是小伙子对女子躺卧占座感到不满,用“魔法”打败“魔法”,来提醒对方。从事后来看,还真达到了目的。 视频显示,该女子横躺在地铁座位上,头垫着自己的随身物品,脚都快伸到一位乘客的腿边了,旁若无人、惬意地玩着手机。一个人独占三四个座位,周边的乘客都显得十分惊异。显然,这种行为违反了地铁相关管理规定。 地铁上的不文明行为,虽然危害不大,但尤其刺眼,特别是在拥挤的场合,就更显得突出。看到有人躺在座位上,人们无不像眼中揉进了沙子。然而,痛恨又无可奈何,管闲事又麻烦,不管看着心烦,就是希望有人能及时制止。所以,小伙子的行为,就让人们十分痛快,称其为“侠”,就是对他的肯定。 此事在网上迅速引发热议。有网友说,下次要带个白色的被单;有些网友认为,应该直接盖在她脸上;还有网友说,这属于“地铁判官”暖男篇。 网友提及的“地铁判官”,是今年9月发生在青岛地铁上的一件事。两位大妈因座位问题争执,一旁的大爷上前参与争吵,在大爷说出“我占十个你也管不着”后,一位小伙突然扇了大爷一巴掌,边后退边说:“占座还有理了。”这位小伙子就被称为“地铁判官”,受到网友的点赞。 网友的一些话虽然很刺耳显得很刻薄,而且他们美化暴力的语言,肯定不符合正常的社会价值观,但他们的言论其实代表了一种情绪,就是对不文明行为的痛恨,希望有人管管这些“小恶”。某种程度上来说,占座者的行为有多么堵心,“地铁判官”“盖被侠”就会有多么受到公众的欢迎。 小伙子用“魔法”打败“魔法”,其实是一种变相委婉的提醒,让对方觉得尴尬,快速纠正自己的行为。所以,他和“地铁判官”的性质并不同。打人是可能受到治安相关处罚的。据了解,被称为“地铁判官”的男子后来向被打的大爷道歉后,双方互不追究。但“盖被”并非违法行为,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说起在地铁上“施魔法”的事件,还有一个案例值得一提。2021年8月,上海地铁上一男子脱鞋躺着睡觉,一人占多个座位,随后,有乘客提起男子脱下的鞋子扔进垃圾桶,当时网友同样高呼“干得漂亮”。 别怪网友是非不分,而是这些不文明行为,理应受到处罚,不能让他们公然占便宜,挑战公共秩序。这就要求地铁运营方加大巡查力度,及时阻止各种不文明行为,让乘客不堵心,别逼市民去“施魔法”了。 另一方面,我们呼吁市民乘坐公共交通时遵守相关规则,不要被人“盖被”或“打脸”。另外,看到不文明行为之后,及时投诉举报或者委婉提醒就好。毕竟,“盖被”行为同样有可能激化矛盾。如果对方在尴尬之后恼羞成怒,也有可能引发冲突。 文章来源于极目新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