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谈大湾网

广谈大湾网 首页 资讯 湾区资讯 查看内容

大湾区“澳门科学一号”卫星投运仪式

2023-11-29 13:23| 发布者: 如风

摘要: “澳门科学一号”卫星投运仪式昨日在澳门科技馆举行卫星有助提高我国空间磁场探测水平加快本澳经济社会转型……“中国航天航海科技荟澳”科普展览昨日上午在科学馆揭幕展出月壤、“嫦娥五号”返回舱等并推出“线上展 ...
“澳门科学一号”卫星投运仪式
昨日在澳门科技馆举行
卫星有助提高我国空间磁场探测水平
加快本澳经济社会转型
……

“中国航天航海科技荟澳”科普展览

昨日上午在科学馆揭幕

展出月壤、“嫦娥五号”返回舱等

并推出“线上展厅”


“澳门科学一号”卫星投入使用证书、长期运行管理协议昨日早上签署。

内地与本澳合作研制的首颗空间科学卫星“澳门科学一号”投入使用仪式昨日上午10时在科学馆举行,作为我国地磁场探测精度最高的卫星,投入使用后将大幅提高我国空间磁场探测技术的水平。


采用双星联合观测


行政长官贺一诚、中联办主任郑新聪及国家航天局长张克俭出席仪式,共同见证内地和本澳有关单位代表签署“澳门科学一号”卫星投入使用证书、长期运行管理协议。据介绍,该项目由国家航天局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联合开展,开辟了内地与澳门科技创新合作新模式,对加快澳门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提升澳门在国内、国际科技界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澳门科学一号”卫星采用“A星+B星”联合观测模式。A星搭载高精度磁场观测载荷、能量电子谱仪、雷射反射器等,重点开展高精度地球磁场测量任务。B星搭载中能粒子探测器、太阳X射线探测器、雷射反射器等载荷,重点开展太阳X射线和地球内辐射带能量粒子探测任务。两星联合观测南大西洋异常区高能粒子的时空分布结构。

半年完成在轨测试


在轨测试期间,“澳门科学一号”卫星运行稳定,功能、性能正常,完成了卫星工程在轨测试大纲规定的全部项目。卫星各载荷的科学资料经过自校自评,并与其他卫星资料和国际通用模型比对,验证了各载荷的功能和性能。“澳门科学一号”卫星今年5月顺利发射升空后,至11月已圆满完成在轨测试,具备投入使用条件。
“澳门科学一号”卫星项目鼓励科学资料开放共享和应用,未来将通过相关资料政策,深化澳门与内地、国际的全方位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澳门独特的区位与制度优势。

项目还将持续推动航天科学研究与澳门青少年航天知识科普工作。


科大参与分析应用


国家航天局负责卫星工程组织管理,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资料中心负责工程大总体工作。卫星系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和西北工业大学抓总研制,科学载荷由澳门科技大学负责提供,地面接收站和科学资料应用中心由西北工业大学、澳门科技大学负责。西北工业大学为地面系统总体单位,科学资料分析和应用由澳门科技大学、内地有关单位共同开展。


公众可近距观月壤


贺一诚、郑新聪及张克俭近距离观看月球土壤。

由国家航天局、澳门特区政府及中联办合办的“逐梦苍穹·探索深海——中国航天航海科技荟澳”科普展览暨月壤入澳昨日上午在科学馆揭幕,展期至12月9日。


激发探索科学热情


“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来的土壤样本
展览分为“逐梦苍穹”、“探索深海”、澳门专区三部分。通过珍贵实物、模型、图片、互动展品等,展示我国在航天、航海领域的重点工程及亮点成果。主办单位冀藉此推动澳门科技创新,促进澳门航天航海科普教育和高科技产业发展,激发澳门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探索科学的热情。

本次展览还推出“线上展厅”,内地和澳门公众可以通过线上方式“云游”展览,感受祖国航天航海成就。


逐梦苍穹


“嫦娥五号”返回舱及其主降落伞(真品)

“逐梦苍穹”主要以探月、高分、深空探测、太阳探测、北斗、载人航天等重点工程为牵引,公众可近距离观看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回的月壤样品,以及嫦娥五号返回器、东方红一号卫星模型、高分系列卫星模型、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模型等一系列见证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的重点科技成果。


探索深海


“探索深海”主要围绕造船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极地科考、载人深潜等,展示新时代以来我国航海领域取得的成就。公众可亲睹“奋斗者”号深海载人潜水器从马里亚纳海沟万米之下的深海取回的海水、在挑战者深渊采集的蚀变玄武岩、来自东南印度洋蒂阿曼蒂那海沟的沉积物,亲身感受深海的神秘和魅力。被誉为造船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的大型邮轮、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航空母舰也将亮相展览,面向公众公开展示。


澳门专区


结合“澳门科学一号”卫星交付使用,澳门专区展示澳门各界的参与和贡献,公开展示了“澳门科学一号”卫星模型、自主水面无人艇模型等澳门各界共同参与的航天航海科技成果。



文章来源于澳門日報,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发布新帖

  • QQ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移动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