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航海科技荟澳”科普展览展出月壤、“嫦娥五号”返回舱等 并推出“线上展厅” 内地与本澳合作研制的首颗空间科学卫星“澳门科学一号”投入使用仪式昨日上午10时在科学馆举行,作为我国地磁场探测精度最高的卫星,投入使用后将大幅提高我国空间磁场探测技术的水平。 采用双星联合观测 项目还将持续推动航天科学研究与澳门青少年航天知识科普工作。 科大参与分析应用 国家航天局负责卫星工程组织管理,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资料中心负责工程大总体工作。卫星系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和西北工业大学抓总研制,科学载荷由澳门科技大学负责提供,地面接收站和科学资料应用中心由西北工业大学、澳门科技大学负责。西北工业大学为地面系统总体单位,科学资料分析和应用由澳门科技大学、内地有关单位共同开展。 公众可近距观月壤 由国家航天局、澳门特区政府及中联办合办的“逐梦苍穹·探索深海——中国航天航海科技荟澳”科普展览暨月壤入澳昨日上午在科学馆揭幕,展期至12月9日。激发探索科学热情 本次展览还推出“线上展厅”,内地和澳门公众可以通过线上方式“云游”展览,感受祖国航天航海成就。 逐梦苍穹 “逐梦苍穹”主要以探月、高分、深空探测、太阳探测、北斗、载人航天等重点工程为牵引,公众可近距离观看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回的月壤样品,以及嫦娥五号返回器、东方红一号卫星模型、高分系列卫星模型、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模型等一系列见证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的重点科技成果。 探索深海 “探索深海”主要围绕造船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极地科考、载人深潜等,展示新时代以来我国航海领域取得的成就。公众可亲睹“奋斗者”号深海载人潜水器从马里亚纳海沟万米之下的深海取回的海水、在挑战者深渊采集的蚀变玄武岩、来自东南印度洋蒂阿曼蒂那海沟的沉积物,亲身感受深海的神秘和魅力。被誉为造船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的大型邮轮、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航空母舰也将亮相展览,面向公众公开展示。 澳门专区 结合“澳门科学一号”卫星交付使用,澳门专区展示澳门各界的参与和贡献,公开展示了“澳门科学一号”卫星模型、自主水面无人艇模型等澳门各界共同参与的航天航海科技成果。 文章来源于澳門日報,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