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 文少卿课题组 通过DNA鉴定、颅面复原等手段 复原了40余名山西吕梁 无名烈士的容颜 其中,编号为“M19”的烈士 终于找到了亲人 确认名字为崔海治

是遗留在体内的子弹
这并不是文少卿第一次用 科技考古的方法为烈士寻亲 从2015年至2018年 文少卿与田野考古学者合作 共收集了8个遗址的572具烈士遗骸 涉及滇西保卫战、长沙会战、 高台战役、淮海战役等

回忆挖掘第一具南村烈士遗骸时的场景 文少卿说: “我们经常开(古)墓 里面至少有一个棺木 有的棺木等级很高 可以看到精美的玉器和陪葬品 但我们在发掘第一个烈士墓的时候 打开里面只有两侧有一个担架的木头 其他都烂掉了 他身上没有任何遗物,只有扣子”

“没有棺椁 可能只有草席就下葬了 最多一个陶瓷碗、 一些衣扣、皮带、帽檐…… 以及镶在自己体内的子弹 因为没有遗物 所以这也就变成了他遗物的一部分”
经过团队8天的作业 南村49具烈士遗骨重见天日 文少卿说: “我发现同学们在清理的时候 会不由自主地哭 我问他们为什么哭? 有一个同学说 老师,你看这个烈士的 骨骺线都没愈合 才16岁不到……”
期待“点亮”更多复原照片 依靠高通量测序技术 文少卿团队建立了南村烈士DNA数据库 并通过最前沿的三维扫描、 计算机及古DNA技术 首次尝试对烈士面貌进行复原
“点亮方案” 
去时少年身 归来英雄魂
找到,看见,记住 历史不会忘记 英魂永留人间
文章来源于人民日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