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外培训安全提醒“五不要”中,教育部针对舞蹈、体育等以身体训练为主、较易出现伤害风险的培训活动提出:不要过早对孩子进行强柔韧训练、不要过度对脊椎和腰部做外力挤压、不要做过高难度系数的训练等。在相关发文中,教育部建议未满10周岁的儿童慎做“下腰”等脊椎、腰部身体训练,避免出现伤害。“广东实力中青年医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显微外科医学部副主任、脊柱外科副主任苏培强教授提醒,在小时候适当地练下“童子功”确实能让孩子的柔韧性得到一定的锻炼,但重在“适度”原则。苏培强教授表示,不建议为了挑战高难度而做“下腰”等存在损害脊髓风险的动作,也不建议做前后空翻这种可能伤到颈椎的动作,舞蹈练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定要在合理的范围内量力而为。“如果孩子跳完舞只是觉得有些疲惫,一般休息一下能好。但如果是在跳舞的过程中突然动不了了,那就可能有麻烦了。”苏培强告诉记者,他就曾接诊过不止一个因为“下腰”这一动作,造成脊髓损伤的孩童患者。苏培强分享了这样一个案例:曾经有位来自深圳的8岁女孩小叶(化名),在校外上舞蹈培训班时突然停住动弹不得,送医后发现其实是在做“下腰”这个动作时诱发了急性脊髓损伤!“因为处理及时,所以孩子并无大碍,经历约一个月的康复训练后就恢复了。”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小叶这般幸运,有的患者能在手术后或康复训练后恢复运动能力,也有的会不幸终身瘫痪。“脊髓的损伤不像崴了脚一样可以看到红肿等异样,当脊髓受损时,人的外表看起来与正常人并无不同,但其实内部已经有大问题了。”人的脊椎从上到下分为颈椎、胸椎和腰椎,在正常的状态下,颈椎和腰椎前凸、胸椎后凸,整体看起来呈现出波浪形。脊髓嫩如豆腐,藏在椎管内。作为人体中枢神经的一部分,脊髓往上连接脑干组织,散发出的神经支配四肢和躯干,包括感觉、运动和反射。“在腰1和腰2以下的部分,主要是像马尾状的神经,而在腰1和腰2以上,就是脊髓所在的地方,这个位置也可以大致理解为在我们腰背部的中上方。” 苏培强提醒,当我们在做“下腰”动作时,最容易伤到也是最“要命”的位置就是胸椎段,这也是脊髓所在的位置。 “下腰”时脊髓容易位移、受力,同时胸椎的两侧是肋骨,在骨头的“束缚”下,这个部位的活动范围本就不大,并不适合过度扭曲。一旦脊髓发生缺血、水肿、出血、坏死,轻则可能出现神经支配区的疼痛、麻木以及肌肉力量减弱等症状,重则可能导致损伤节段以下的肢体发生瘫痪,还可能出现大小便失禁等障碍。 苏培强教授演示:正常状态下,人的颈椎、胸椎和腰椎(由上至下)呈波浪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徐依励当“下腰”时,整条脊柱弯成了拱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徐依励苏培强教授表示,孩子在舞蹈训练后,如果感觉到肌肉的疲惫,可以在休息后得到一定的缓解,家长不必过度紧张。但如果孩子突然感觉胸背剧烈疼痛,或是难以动弹,则要警惕脊髓损伤的可能。训练时不慎受伤怎么办?苏培强提醒,如果怀疑可能伤到脊髓时,千万不要用“公主抱”的方式把孩子抱去医院,更不要自行移动或搬运,最好的方式是立即让孩子平躺,随后及时拨打120,交由专业医生评估和处理。而如果是肌肉拉伤、关节不小心扭伤,活动并没有完全受限的话,可以冰敷患处,并且最好不要碰水。此外,为预防孩子受伤,在选择给孩子报舞蹈、体育等兴趣班上面,苏培强有如下的建议:一是无论是什么培训项目,一定要选择有资质的机构,在有经验的老师指导下训练。并不建议孩子在培训结束后回到家里在无保护的状态下自行练习,如果一定要练也最好选择简单的、轻松的动作,并且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状态。 二是要做好热身和防护。在训练前要舒展一下四肢,可以简单慢跑、踢腿等。三是一定要量力而行,如果孩子觉得超出了柔韧度的范围,出现疲劳、不舒服或生病,不要强行参加训练,也不鼓励一味让孩子“忍疼”。苏培强指出,不同的孩子能承受的范围不同,有的孩子天生柔韧性就好,能够做到一些高难度动作,而有些孩子就不适合挑战难度过大的舞蹈动作。“除了要小心‘下腰’这个动作之外,最好也不要做前后空翻。”空翻时会让身体有一段时间悬在空中,如果落地没注意就有可能头着地,从而不慎伤到颈椎。“除了上述大幅度的动作需要引起警惕之外,压腿、劈叉等动作在舞蹈老师的指导之下是可以适度做一做的。”在舞蹈班之外,市面上还有轮滑、羽毛球、篮球、自行车等训练班,也有一些家长关注孩子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学习。“家长们其实也不用特别担心,只要在孩子做好头、关节等关键部位的防护之下,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做好热身准备后,还是可以不分年龄阶段去练习的。” 最后,苏培强特别想要提醒家长的是,无论是学习哪种兴趣班,建议还是以娱乐为主,循序渐进。“能让孩子出出汗、锻炼一下就行了,不必过度强调高难度、竞技水准。”
文章来源于广州日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