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待房子这件事情上,大多数人都会陷入“纠结”。 对于无房者来说,买房子需要花费“大额”资金,掏空“六个钱包”不说,甚至,还要背负上“高额贷款”,未来二十多年,都要给银行“打工”。不买房子,又担心房价万一继续“上涨”,未来买房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而对于多套房持有者来说,什么时候将手里的房子“变现”是他们最“纠结”的问题。卖?担心还会涨,自己就会少“赚钱”。不卖?又担心未来楼市“变化莫测”,万一赔钱怎么办? 当然,这些“纠结”都是无可厚非的,毕竟,一套房子的价格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尤其是对于普通工薪家庭,一套房子可能是“半辈子”的付出,所以,在对待房子的任何事情上,理应得到所有人的“重视”。 但是,最近楼市的一系列变化,让本就“纠结”的人变得“更纠结”了。什么变化呢?进入9月份以来,各地楼市纷纷打出“打折促销”的口号,某头部房企甚至直接开出“7折优惠”的政策,各路媒体也是纷纷宣扬“降价潮”要来了,这一波“操作”,无论是刚需还是多套房持有者都“坐不住”了,买还是不买?卖还是不卖?难以取舍。 进入9月份以来,在后台给我私信的读者不下20位,询问的问题基本都是该不该买房?要不要卖房?的问题。为此,我就来给大家分析一下,未来5年,是应该“尽快卖房”还是“趁早卖房”? 一:从“国家政策”来看 “国家政策”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楼市政策,二是金融政策。 先说楼市政策。当下我国的楼市政策依旧是“房住不炒”“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以及“因城施策”的调控政策。即便是今年我国的经济遭受了“黑天鹅”的冲击,国家依旧没有放松楼市调控,并且多次强调:“不以房地产作为刺激经济的手段”。足以看出此次国家对于楼市调控的信心和决心。此外,根据住建部秦虹主任的观点,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房住不炒”的政策都不会发生改变。只要调控在,楼市就不会掀起大的“风浪”。 再看金融政策。今年以来对于楼市有两个非常关键的金融政策,一个是央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声明:“严防资金违规流入楼市,将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二是,8月底,央行和住建部召开的房地产座谈会中制定的“三道红线”的规定,目的就是要求房企降负债,从而减少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的“泡沫”风险。 二:从“住房方式”来看 2017年,国家提出了“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此外,根据央行给出的数据来看,我国的城镇居民住房拥有率已达96%,对此住建部政策研究主任秦虹也表明,目前我国住房总量已经足够了。而现在楼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分配不均”。随着,住房供应体系的逐渐完成,未来这一问题将会大大减轻。 据了解,目前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等已经展开试点,一旦制度完善,全国推广将指日可待。 三:从“长效机制”来看 过去很多年房价之所以一路攀升的一个原因就是地价高。地价的问题又涉及的地方财政,地方财政又关系到基础民生建设和基建。甚至到现在,很多城市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还是很强烈,有的时候确实没办法,城市需要发展,需要建设,财政是关键。 但,现在国家正在研究“房地产税”“空置税”的出台,一旦落实,上面提到的问题将会大大得到缓解。从近两年无论是官方还是媒体频频提及“房地产税等长效机制”可以看出,距离“出台”不远了,尤其是今年“两会”中也频繁提到。据悉,“立法小组”已经在加紧研究了。 从这三方面来看,未来房价上涨的概率是非常小的。这三方面也是影响未来楼市走向的关键因素。为此,我也是咨询了多位业内人士,大家的回答基本一致,我将它总结为3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益。 1 对于多套房持有者来说。减持房产是关键,尤其是中小城市,三四线城市的房产。未来这类房子的持有成本将会大大提高,并且变现困难。 2 对于刚需来说,要理性,要认清楚自己的经济实力以及未来预期。未来5年,房价大概率下会以“稳”为主,买不买房看自己的需求和经济实力。 3 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说,如果为了买房要背上“高额房贷”,建议考虑“放弃”。可以咨询当地相关部门考虑保障房,公租房,共有产权房等适合当下自己条件的房子,以后经济实力改观以后再去考虑其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