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宁波晚报11月16日报道,几天前,年近40岁的张女士在浙江宁波一家医院接受了甲状腺癌根治手术。令手术医生唏嘘的是,这已经是他们家族中第4位甲状腺癌患者。据介绍,张女士是一名声乐老师,前段时间上课时感觉喉咙有点痛,声音也没以前响亮,还有点沙哑。最近几年,她体检时都查出甲状腺结节,不过还比较小,如今出现症状,张女士心里顿时有种不好的预兆:在她之前,他们一家子先后已经有3个人确诊甲状腺癌。6年前,张女士的二姐当时39岁,单位体检发现单侧甲状腺结节,B超提示恶性可疑。经穿刺等相关检查,确诊甲状腺乳头状癌,后接受了单侧甲状腺切除手术。术后这6年,她一直在医院随访复查,病情稳定。2022年6月,张女士大姐的儿子——16岁的小王,在学校例行体检时又查出多发性甲状腺结节,医生建议进一步复查。有了张女士之前的手术经历,家人带着小王找到医生,最终确诊甲状腺癌,更让人揪心的是,癌细胞已经转移。最后,小王不得不接受双侧甲状腺全切加淋巴结清扫,这意味着他需要终生服药。医生解释,青少年甲状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颈部有肿块但并无不适,再加上孩子体检不像成人频繁,所以很容易被忽视,往往一查出就已经转移。今年年初,小王的母亲,也就是张女士的大姐,发现自己的甲状腺结节摸上去比以前大了,想起医生的提醒,她忐忑不安地来到市妇儿医院检查,结果又证实了她的担心:甲状腺乳头状癌,随后做了切除手术。这一次,张女士也不敢耽搁,在家人陪同下就医。不幸的是,又被确诊。考虑到张女士从事声乐工作,嗓音保护要求高,医生在放大镜下进行手术,切除甲状腺的同时,便于保留和保护喉返和喉上神经功能,大大降低了甲状腺癌切除手术后的并发症。甲状腺癌在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通常是在体检的时候通过甲状腺触诊和颈部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小肿块、小结节。值得注意的是,甲状腺结节不等同于甲状腺癌,临床上发现的甲状腺结节中有80%都是良性的病变,暂不需手术和药物干预,只需定期接受医学观察。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的升高,与彩超技术的普及有关。在我国,甲状腺结节的超声检出率高达70%左右,也就是说,10个人中将近7个人有或大或小的甲状腺结节,但其中只有5%的结节是恶性的。确诊为良性结节也不代表高枕无忧,也要每隔半年到1年左右定期复查。如果发现短期内结节快速生长,持续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或颈部淋巴结肿大时,要引起高度警惕,尽快就医。另外,医生提醒,要关注甲状腺癌的家族史。目前已经确认,甲状腺癌家族史是一个危险因素,如果家族中有人患上甲状腺癌,其他家族成员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1.5~2倍。这种家族遗传现象可能由某些有关基因突变引起,可遗传给后代。  甲状腺癌几乎是所有癌中存活率和治愈率最高的,甲状腺癌的预后取决于癌类型,好在甲状腺癌90%以上都是比较温和的乳头状癌,目前国内的10年生存率超过90% ,如果是年轻人发病,且发现早,治愈率会更高。据广东疾控此前介绍,甲状腺癌具有惰性生长的生物学性质,死亡率很低。目前研究尚未发现甲状腺癌筛查获益的充分直接证据,权威指南尚不推荐无症状人群进行常规甲状腺癌筛查。但如果自身满足甲状腺癌高危人群的条件,仍建议进行定期筛查。童年期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线尘埃接触史者; 甲状腺结节>1cm,且结节生长迅速,半年内增长到1cm以上;甲状腺结节>1cm,伴持续性声音嘶哑、发声困难、伴吞咽困难或呼吸困难,并可排除声带病变(炎症、息肉等);
一般人群:20-29岁每2-3年进行1次临床颈部体检;30岁以后每年1次颈部超声检查和临床颈部体检。 女性孕前和哺乳期结束时,建议分别进行一次颈部超声检查。
拍X光片时,应尽量避开甲状腺部位,特别是儿童。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精神愉快学会快速化解不良情绪,是预防甲状腺疾病发生的重要方式。远离工作生活中的辐射环境。虽然手机等电子设备的辐射较小,但最好控制使用时间。高危人群实行每年1次的定期检查,最好采用超声波检查。有相关家族史的人更应重视。妇女怀孕前应检查甲状腺功能,待甲状腺激素水平调至正常水平后再怀孕。已患甲状腺疾病并处于治疗过程中的孕妇,需每隔6一8 周检查一次。胎儿出生后两个月内也要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文章来源于羊城晚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