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广州日报·新花城全新改版的《晚读》,每周六与你见面的是心理栏目“心传星愿”。设立这个栏目的初衷,希望从偏于心理学的角度为大家分析新闻事件、社会现象、日常行为等等折射的心理因素,以“专业的善良”来陪伴亲爱的广州日报的读者们前行。近日, 30岁“反串”网红罗大美遇害一事引发关注: 据媒体报道,罗大美出身农村,学习戏曲表演的他扮相俊美,也很有生意头脑,抓住直播的风口,在不到30岁的年纪里赚了不少钱。同时,他还待人热情、出手豪爽,朋友不少……
 罗大美账号显示,其最后更新的时间停留在今年4月14日
罗大美的好友称,“所有人对他的评价都是出手大方、善良,没有架子”;同时罗大美也热心公益,2021年,他知道河南发生水灾时,曾当场捐了2万元,也曾借给网络私信他的陌生人5000元。他的好友认为“或许就是这样的性格害了他。” 社会心理研究学者刘晓希表示,社会的公序良俗,某种意义是给人划出的一条为人处事的“基准线”和“平均线”。与这条线的距离,就是我们所谓与善与恶的距离;过高或过低的地带,是最容易滋生社会心理问题的地带。“从带着这个概念来看社会人心,可以帮助我们保持一定程度的清醒。当心中有这样一条‘红线’,就可以帮助我们步入社会的时候建立‘界限感’。”“能够建立‘界限感’的人是一个心理相对健康、人格相对成熟、社会功能相对完善的人。在可以选择的人际关系里,尤其是朋友圈中,我们尽量应该选择与这样的人交友。”刘晓希说道。
资料图,图文无关。来源:视觉中国
在交友中也需要注意对方的言行是否一致。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吴艳教授认为,可以去观察和评估他人的言行,并留意可能存在的警告信号,“譬如说发现有人言行不一致,就要注意了。行动本身,永远比语言更有说服力”。 “另外一个同样无法忽视的重要原因是,可能对对方有所怀疑,但是碍于面子就算了;或成长过程中,没有学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哪怕知道不合适,也无法拒绝别人。这是个人需要成长的功课。”吴艳补充道。歌曲讲述的是朋友间由亲到疏的过程与感悟,娓娓道出了时间的无情、际遇的无奈、人生的无常。
广东12355心理咨询总督导、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凤定认为,露财本身不是问题,“适当的露富,是财富积累的必然”。
然而,从已经有的消息看,罗大美曾较为轻易地借给别人大额金钱,再加上社交媒体的宣传,会让旁人误以为他是“摇钱树”。“他的‘摇钱树’印象可能会使人觉得:不借白不借。  “当罗大美的成功远高于其生活环境中的其他人,势必会触发人格不完善的那少部分人,产生嫉妒、不公或愤怒的心理情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谓的‘朋友’,谋财同时也是嫉妒罗大美的——嫌疑人的自我价值感也是缺失的。于是在巨大的心理落差下,铤而走险,最终酿成悲剧。” 刘晓希补充道。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明宗峰表示,罗大美的悲剧,提醒我们:应该为自己的善良设置一个边界。
“每个人都有善恶两面,而这两面的距离是难以测度的,显示了人性的复杂。在某些情况下,善可能会被恶所覆盖,而在另一些情况下,恶可能会被善所感化,这取决于利欲对人性控制的程度”。

资料图,图文无关。来源:视觉中国
“在这起案件中,罗大美的‘朋友’被利欲所迷惑选择了恶。保持人性的善良又不被人伤害,需要我们拥有清醒的头脑和智慧的判断力。
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相信自己的直觉和内心的声音,不要轻易被他人左右。当然,在与他人交往时,我们也要保持一定的警觉性和距离感,不要轻易泄露自己的隐私和弱点。而低调和谦卑,可以一定程度避免以自己的成就去刺激他人的自尊。” 明宗峰表示, 成长过程中德行教育很重要, 学习处理人际关系,
分辨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度。 同时,也要学会 对异常事件的警觉和对自我保护的重视。 “如果发现他人有不良的动机或行为,我们要及时采取措施保护自己,不要过于善良而忽略自己的安全和利益;同时,也要相信社会整体善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必要时果断向他人尤其是专业人士求助。”明宗峰说。 电影《火柴人》是2003年在美国上映的一部黑色喜剧片,它讲述了一个职业骗子被徒弟反套路的故事。罗伊和徒弟弗兰克是一对骗术精湛的电话诈骗搭档,他们利用退休老人贪图小便宜的心理来渔利。
生活中,为了治好严重的强迫症,罗伊找到徒弟推荐的心理医生进行诊疗,并在医生的帮助下与前妻所生的女儿第一次相见。他缺失已久的亲情得到弥补,强迫症也因此好转,并打算为了女儿金盆洗手。
然而,就在这时,曾经的受害者突然找上门来绑架了徒弟和女儿,威胁罗伊归还钱财。慌乱之下,女儿意外枪杀了受害者。为了帮其顶罪,罗伊让徒弟带着女儿逃跑,自己却不料被人用棍子袭击。在医院醒来时,罗伊发现自己的所有存款已经不翼而飞,才意识到这是徒弟为了获得他的银行保险箱密码精心布下的骗局…… 该电影是一部讲述人性和骗局的经典佳作。罗伊骗术精湛,却无法逃脱身边最亲密和信任的人欺骗和背叛,失去了“亲情”、友情和钱财。每个人都有弱点,而罗伊最大的心理弱点是亲情的缺憾和行骗的内疚感,这也使得他轻易地落入了搭档和“女儿”的圈套而被利用。
这部电影很好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点,讽刺了在金钱之下搭档之间背弃的信义和道德底线,以及与“亲人”之间易碎的信赖与情感。电影劝告观众,要学会甄别友情,并在面临抉择时审视自己的做法。
最后,电影通过罗伊改过自新的结局,传达了对人们寻找真我的鼓励。只有找到自我,同时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我们才能更好地预防被骗。
接受“广报心传”工作室访问的学者们认为,从此事也可以看出“用心识人,向阳而行”的重要性。罗大美为人热情善良,他可能认为别人也跟自己一样。因此,他是不设防的。这在心理学上称为投射。有的人就专门拣朋友或熟人下手。罗大美做梦也不会想到熟人或朋友会害他。这起案件也告诉我们尤其是突然成功的人:谨慎交友,保持低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同时也要相信我们的社会,整体是光明向上的。而且,我们自己也要成为那道光。这个世界不完美,我们每个人也不完美,因此我们的判断也不可能完美。如果万一交了损友,或者在人际关系中受了伤害,不要沮丧。也不要因为罗大美的悲剧,就不相信绝大多数人心底的善意,并因此不敢交朋友、做好事。不要因小概率事件否定整体,要相信我们的社会整体是很安全的,我们只需学会“用眼识人”即可。此后,继续学习、继续善良、继续前行!
《人生十二法则》的作者是加拿大心理学教授乔丹·彼得森(Jordan B. Peterson)。该书通过将心理学等学科与道德原则、神话和个人轶事的结合,为读者提供了幽默的生活建议。本书中文版于2019年11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将本书分为了十二个章节,每个标题分别代表了十二个具体的生活准则以及相应的解释。比如:“昂首挺胸,走出失败者模式“、“当痛苦到想诅咒一切,批判世界之前先清理你的房间”、“只和自己比较,不要和别人比较”等等。作者在本书中,坦诚面对自己的缺点,以自嘲的方式与读者分享了自己摆脱“可悲”境地的实践。
 在“放弃损友,与真心希望你好的人做朋友”这一章中,彼得森教授认为对朋友也需“断舍离”。他说道,“你没有任何道义上的需要跟那些让你生活变得更糟糕的人联系在一起”。他还强调,在帮助他人前,我们需要审视导致对方陷入困境的原因。若对方试图将我们拉向他所处在的深渊来平衡自己内心,我们就应该考虑及时止损。这本书为读者总结出了多维度的为人处世准则,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或在人际关系中受挫时有着更好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并摸索清楚自己的边界到底在哪里。放弃损友,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才是第一要义!与此同时,我们仍然要相信人性之善、友谊之美,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