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谈大湾网

广谈大湾网 首页 资讯 国内外资讯 查看内容

来势汹汹,冲上热搜!最近中招孩子明显增加,尚无疫苗预防→ ... ...

2023-10-14 08:15| 发布者: 如风

摘要: 近期,多家医院收治发烧儿童又多了起来?还有的娃一不小心就成了“白”肺12日,“支原体肺炎”登上热搜引起普遍关注“支原体肺炎”是什么?大人小孩都会得吗?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什么是支原体肺炎?今年的它有何特 ...

近期,多家医院收治发烧儿童又多了起来?



还有的娃

一不小心就成了“白”




12日,“支原体肺炎”登上热搜
引起普遍关注


“支原体肺炎”是什么?

大人小孩都会得吗?

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


什么是支原体肺炎?今年的它有何特点?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注: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医院外获得的肺炎,也包括入院后48小时内肺内出现的炎症病灶。


支原体肺炎广泛存在于全球范围内,有周期性流行的特点,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肺炎支原体每隔3到7年会有一次比较大的流行。


北京朝阳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常贺生介绍,支原体是一种微生物,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它导致的肺炎与新冠病毒的致病方式完全不同。



引起肺炎的病原体一般都有季节发病的情况,支原体肺炎近两年,尤其今年在我国一些区域流行,有少数家庭或班级出现聚集发病情况,但它不属于传染病。


肺炎支原体

是最近“上新”的病原体吗?

不是!

支原体是常见的病原体。


据了解,今年和往年相比,我国的支原体肺炎出现低龄化的特点,一些3岁以下的儿童也有发病。

据“上海黄浦”公众号10月11日发布,今年7月以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支原体肺炎患儿近400名,与往年相比,占比翻了一番,达到了80%左右。

目前,来医院就诊的支原体感染患儿,大多在4岁以上,以幼儿园、小学年龄段的孩子为主。而且,往往一人“中招”,全班“放倒”。


在广东,每年6至10月,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对高发。现在,已进入高发期,支原体感染率明显升高。儿童青少年,是肺炎支原体的易感人群。

图源:央视新闻


如何传播?有何症状?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潜伏期1~3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

支原体感染主要经过直接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可携带病原体。

图源:视觉中国

支原体感染的患儿症状与大多数呼吸道疾病相似,以发热、咳嗽等为主要症状,一般咳嗽比较剧烈,退烧后,咳嗽还可能继续1到2周。

专家表示,孩子发烧或出现咳嗽,尤其是剧烈的干咳感染支原体的可能性大。

本次支原体感染起病隐匿、传播迅速,部分孩子可能不出现明显发热、咳嗽等症状,仅有轻微咳嗽、咽部不适、精神差等表现。

专家特别提醒低龄儿童的家长们,出现支原体肺炎感染时,孩子发烧可能并不严重,但是出现喘息或呼吸困难,或在锁骨位置出现凹陷,“也就是孩子在吸气时锁骨有个坑或者鼻子吸气时出现鼻塞。”出现以上情况时,建议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图源:新华网


如何预防和治疗?


目前,还没有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01通风,避免到人群密集处

流行高发季节,注意室内通风,每次通风不少于30分钟,以保持空气新鲜。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要时戴好口罩防护自己。


0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咳嗽、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捂住口鼻,或用手肘或上袖等遮挡,将用过的纸巾丢入带盖垃圾桶中。注意手卫生,使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清洁洗手。如果没有流动水,可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等擦拭消毒双手。


03勤锻炼

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适量运动,增加身体抵抗力,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04注意通风消毒

学校、幼儿园等重点场所要注意通风消毒,做好日常的清洁工作,加强健康监测,避免出现聚集性感染。


图源:视觉中国

有研究数据显示——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儿童,大约有10%~40%会发展为肺炎,且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


所以,孩子如果反复发高烧(发烧超过3天),咳嗽剧烈,最好及时去医院。


家有小宝宝的,尤其要注意:


婴幼儿症状相对较重,可出现喘息或呼吸困难发现异常,要第一时间就诊。


提个醒

作为家长,只需要记住两点:


  • 及时就医
孩子持续发热、剧烈咳嗽,要警惕支原体感染的可能,及时就医。

  • 及时复诊
用药后如果疗效欠佳,要尽快到门诊复诊进一步行相关检查,明确有无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可能,联合用药。


文章来源于广州日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发布新帖

  • QQ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移动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