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26岁姑娘没有任何不适却确诊血癌# 话题冲上热搜 据悉 这位杭州姑娘是在陪妈妈看病时 突然想到年初体检 血常规单子显示白细胞偏高 由于没有任何症状 她便没当回事 想到这次难得抽空来趟医院 就顺便咨询血液科医生 没想到 通过骨穿涂片、基因检测等 进一步检查后 竟确诊为“慢性髓性白血病” 慢性髓性白血病,俗称“慢粒”,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占成人白血病的15%,全球年发病率为1.6/10万~2/10万,我国患者较西方更为年轻化,中位发病年龄为45~50岁,而西方国家为67岁。 医生提醒: 体检时要重视这个指标 “慢粒”这种白血病是“小哑巴”,很多患者身体没有任何不适症状表现出来,如果没有体检习惯,很有可能就会让它沉默“藏匿”起来,直至危害生命。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佟红艳教授表示,在门诊遇到的慢粒患者,绝大多数都是体检时发现白细胞或者血小板偏高来就诊。 如果没有体检习惯的话,这些患者由于没有任何不适就不能及时确诊慢粒,进而让慢粒自行发展,直至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超过正常百倍,出现乏力、腹胀、巨脾等症状,甚至转化成急性白血病侵犯全身脏器、危及生命,才来就医,就已经耽误了。 对于慢粒 一项血常规就可以看出端倪 佟红艳表示,看血常规,首先需要关注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计数和血小板三项指标。小到感冒,大到白血病,都有可能导致血细胞计数的上升或下降。当出现血象异常时,请及时咨询医生。 这些指标也很关键 出现异常别不当回事 很多人对体检结果非常关心 但对体检报告单上的 各项指标及结果却看不明白 这里整理出一些 关键体检指标和对应的健康指导 供大家参考 ▼▼▼ 转氨酶是最直接反映肝细胞正在受伤害的指标,主要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这两项指标增高明显,多见于肝炎、肝脏肿瘤、使用肝损害药物等。 2. 肌酐 肾功能主要指标包括尿素氮、肌酐、尿酸三项。 甲胎蛋白:常用于原发性肝癌、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的检测。乙肝、肝硬化、妊娠或生殖肿瘤也可出现甲胎蛋白不同程度增高。 癌胚抗原:广谱性肿瘤标志物,在肠癌、胃癌、肺癌、乳腺癌中均可升高。临床上主要用于检测胃肠道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建议:甲胎蛋白偶尔一次升高,应复查,复查后如明显高于正常,需及时就诊。 4. 占位性病变 通常出现在B超、CT、磁共振等影像学结果中,占位性病变泛指肿瘤(良性/恶性)、寄生虫、结石等。 大便常规检查报告示便潜血有+号,提示有便血。 血脂检查通常包括四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建议:这四项指标中,危害最大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次是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同样也是心脑血管病致病的危险因素,这三项指标若是高了,需要小心提防。 结节是体积比较小的肿物,稍大一些的称为包块,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大部分结节属良性,定期随访即可。 息肉多属良性,少部分有恶变倾向,以胆囊息肉为例,非肿瘤性息肉占90%,基本不会癌变。大多属于胆固醇息肉,与高胆固醇饮食、本身患脂肪肝有关。 建议:对于1厘米以内的胆固醇息肉可以每半年到一年复查B超,观察其大小、形态、数量的变化,无需手术。如果胆固醇息肉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症,则建议手术切除。 如果息肉直径大于1厘米,同时年龄大于50岁者,建议尽快就医,可考虑手术治疗。 文章来源于广东卫生在线,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