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谈大湾网

广谈大湾网 首页 资讯 国内外资讯 查看内容

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士……这个天才少年现状如何?

2023-9-25 08:49| 发布者: 如风

摘要: 10岁上大学、13岁读研、16岁攻博,张炘炀的人生是一段传奇。他曾是“全国年龄最小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父亲曾出书表示自己的培养是“中国教育史的一个奇迹”。但张炘炀2011年曾要求父母全款在北京买房成为舆 ...

10岁上大学、13岁读研、16岁攻博,

张炘炀的人生是一段传奇。

他曾是

“全国年龄最小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

父亲曾出书表示自己的培养

“中国教育史的一个奇迹”

但张炘炀2011年曾

要求父母全款在北京买房

成为舆论风口浪尖,

而他拿到博士学位也花了八年时间。

这是曾经被称为神童的张炘炀的故事。



近期,有关张炘炀的视频和文章多了起来。已经28岁的他没有固定工作、不避讳银行卡里只剩几千元被网友诟病“啃老”、“躺平”;更有人感叹他的现状就是“抢跑的代价”。这真的是真实的他么?


人的行为具有“功能性”


过去的张炘炀领跑了同龄人差不多10年。按人们的设想,也许他早已功成名就。


事实好像并非如此,今年28岁的张炘炀,此前辞去了宁夏师范学院外聘教师工作,差不多花完了工作积攒的5万元,目前在上海租房与朋友合伙接项目赚钱,也时常依靠父母二三个月一次的1万元打款接济,“无业无房无贷”,不少网友和媒体发出疑问:天才少年躺平了?



广东12355心理咨询总督导、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凤定表示,“张炘炀的这个情况,以前也看到过。现在网上是铺天盖地的评论,褒贬都有。部分网友喜欢贴标签和戴帽子,啃老躺平等等都是张口就来。


“实际上,人生是一种平衡,智力超常的孩子,可能在自理能力、为人处世、人际交往方面可能还是一个普通孩子,或许还不及普通孩子。一个人在某方面拔高了,在其他方面有所欠缺,是很正常的。给他时间空间,他也可以学会啊,不要那么早下结论。”

“一个10岁上大学,成绩还不错的孩子;一个24岁按要求发表了两篇高质量论文拿到博士学位的人,你觉得他会真的躺平么?很可能他在用自己的行为来实现某种‘功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过‘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比父母说什么做什么更重要’。譬如说,有的孩子父母总是吵架,他就可能得抑郁症,父母也因他的病而少吵了,那么这个孩子的病就实现了某种‘功能’。


从张炘炀的行为来看,也有这种倾向。他提出‘在北京买房’也是有功能的,他有不安全感。如果他能够接纳自己和处境的不完美,就不一定会要求买房。16岁开始读博士的时候,他也还是个孩子啊。我们要客观看待张炘炀,不要做道德上的评判。”


信任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而从过往的经历来看,张炘炀的父母对孩子似乎操心太多,没有实现与孩子的‘分化’。这样就会造成‘我跳级读研读博士都是为了父母’等念头。既然读书拿学位是为了父母,那父母当然也要为同一个目标‘努力’了,这也是张炘炀说出一些‘父母欠我一套北京房子’‘要我留北京你们要努力’惊人之语的内在缘由。”




天才也有“凡人的困境”

140的智商,
生活不能自理,
领跑10年的学术道路,
要求父母北京买房,
28岁没有稳定的工作
也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积累,
靠父母接济……


这些具有争议的话题都出现在了张炘炀身上,一时间“神童陨落说”,失望声、质疑声、嘲讽声充斥着互联网。

“张炘炀超高的智商仍在,但那股心劲儿不见了。希望张炘炀能放下过往的一切不堪,找回自己的存在意义。”“大多数的神童最终都无疾而终,淹没在浩瀚人海之中。”


网上言论不乏惋惜和批判,好似张炘炀的现状终于给了人们能批判天才的机会。28岁靠项目赚钱,完成一单能赚大概5万元的张炘炀,在网上已经到了要给自己的存在找意义的地步。客观来说,张炘炀拿到博士学位时是24岁,实际上仍然是超越了绝大多数人,实现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28岁的他也有各种社会尝试和经验,不算传统意义的躺平。即便有“躺平”迹象,杨凤定很干脆地说,“张炘炀有做回普通人的权利,也有躺平的权利。”


“我对神童的提法是有看法的。一说神童就金光闪闪,无形之中将他拔高了。说你好就什么都很好,说你不好就什么都不好;但一有点什么不那么‘神’的表现,围观者又很容易全盘否定。捧杀和棒杀,都非理性之举。”杨凤定如此说道。


“我们戴着的是普通人的眼镜,手中拿着的是普通人的标尺在各种度量衡。”广州神思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心理咨询师刘希表示。实际上,天才们虽然拥有超凡的智商,但“凡人的困境”从来没有离开过天才


“一方面,天才可能伴随着不成熟的心智,比如特斯拉、纳什、霍金,都有非常明显的心理或者生理缺陷,真正去读名人传记,你会读到很多普通人难以置信的狗血事件。另外一方面,不管你是天才还是凡才,一天都只有 24 小时,尽管天资聪颖学东西比普通人更快,但是天才的难题就在于他们面对的痴迷的难题是世界级的,同样也需要他们付出巨大的时间和心力,这种付出根本无暇顾及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只能牺牲所谓这个社会上认为重要的智商以外的情商和社交商。”


张炘炀的大学老师张跃辉教授曾表示,张炘炀独立学习的能力很强,但独立生活能力很差,“啥事情都是他父亲包办的。你每天三顿饭都吃不到嘴里去,你还研究什么呀。”


一位网友表示,张炘炀上大学时确实还是本就没什么生活自理能力的10岁出头的孩子,一直那么努力;父母不买房就明说,不要租个房子说是买的;现在在自理能力方面有不足的地方,指出来,引导他学习就好,“要关怀,不要攻击”


他一直在探索想要的人生


对比张炘炀的过往和现状,我们可以发现,张炘炀的过往虽然辉煌,但未必顺从了自己心愿。现在的张炘炀表示“我现在至少不用看别人脸色。”,也暗含着对人生的一种主动探索。

广州高登教育有限公司教育总监陈春雨认为,外界给了张炘炀很多压力,“10岁的时候听父母的话,去上二本而不是复读一年冲刺更好的学校;13岁的时候,他想听从一个老师的建议去对超常少年有科学规划的德国某学校读书,他愿意等1年到满14岁去德国读书、不愿意去北京读研究生,父母坚持要他在国内读研,小小的他妥协了;16岁时,父母仍然要他继续在北京读博,他开始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你们要在北京读博,就买一套房子。

他知道家里的经济实力,也预估了北京的房价此后可能会上涨一段时间,更为了给年幼漂泊的自己一个安全感、如北京本地同学一样有个‘家’。可是,父母租了个房子,让他践诺在京继续攻读博士。”

“他认真地做好了本分,可是后来发现房子是租的;除了完成课业和博士学位外,学校要求发表两篇高质量的论文才可拿博士学位,他为之奋斗了8年,终于还是拿到了博士学位。要他做的都做到了,当年少年提出的‘买房’却成了一个笑话。如果他真的功利,会要求房本写自己的名字啊,可是他并没有,他只是想要给被质押的青春一个‘家’,当年父母又不是做不到,凭什么就一股脑地嘲笑他,说他躺平?陈春雨说。

刘希表示:“直到今天再一次回归人们的视野,张炘炀一直在很努力的去探索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一种‘自由感’透过屏幕呼之欲出。不管是普通人还是天才,面对真实的生活,智商的高低从来都不是决定成功与否的唯一条件,凡人是如此,面对天才的选择,同样也不能求全责备。”

“天才可以成为世界伟大的数学家,科学家,但这不是一种必然。走到一半发现自己无法成为顶级的数学家,天才之路走不下去了,只能回归平凡。而一旦回归平凡,平凡就有平凡的游戏规则:凡才的世界,精彩不在智商,不是比赛谁更聪明谁更会考试,凡才世界的精彩就是如木心所说的,生活就是无时无刻的觉得不知如何是好。

凡才世界比的是芸芸众生中谁更能创造出精彩的生活意义。天才们回归,突然被迫切换到了一个自己并不熟悉的‘凡才的赛道’,这就是所谓的天才陨落的真相。实际上,天才回到凡才的赛道,也是很容易就‘超凡脱俗’的。”刘希说道。


陈春雨认为,经历了这么多,难能可贵的是,张炘炀仍然保持了乐观的人生态度。博士毕业后,张炘炀在宁夏师范学院当外聘教师;2021年8月辞职,目前与朋友合伙接项目赚钱。“虽然不完全是眼中所谓的成功,不过张炘炀对自己现在的生活还是比较满意的,就像他自己所说的‘无业一身轻’、‘我现在至少不用看别人脸色。’”



即便被部分人在网络群嘲,现在的张炘炀仍可以很自信地说,“如果能重来的话我还会做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刘希表示,“我们为什么要讽刺他?谁能10岁读大学,还能在24岁坚持拿到博士学位?希望这个10岁就读大学的乖孩子,继续探索人生,继续保持乐观,继续寻找快乐,终有一天,会找到真实的自己,找到想要的生活。还有,完全不要在意别人说什么,行为而不是言语,决定了我们的人生!”



欣赏早慧也接受各种可能性


“飞机迫降,不能只看飞机,还要看看让飞机迫降的风。人们在惋惜一些天才故事的同时,或许也应该思考到底该怎么因材施教培养类似的早慧儿童”。陈春雨如此说道,强调对早慧儿童一定要因材施教,使其实现个性化成长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同样,我们要承认人与人是不同的,一部分青少年的确是天赋异禀、天生之才,对这些神童天才,我们国家和社会更应该早关心多关注。相对于现存的教育体系,在早慧神童的教育方面应该多一些改革,应该探索建立更加适应现在和未来的社会需求的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在中小学、大学建设适应不同特长的青少年成长的各类学校。

如在获得世界5项数学大奖的著名数学家、清华大学求真书院院长丘成桐的影响下,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深圳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雅礼中学等全国18所中学授牌‘丘成桐少年班’,开启共同培养高精尖人才的模式,这是我国大中学衔接培养早慧儿童的一项创新举措”。


“企业界也可以发力,如在任正非的倡导下,华为公司就连续多年对世界性的青少年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学等竞赛给予大力的赞助,并高薪招聘多名年轻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选手。”


“此外,对早慧儿童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也需要和其他方面的发展相适应。别让他们赢在起跑线上,但输在长跑途中。”陈春雨如此说道。


陈春雨还表示,“不管是不是天才,想要在某一方面取得世俗的成功都不是一件必然的事。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天才做回普通人,绝大多数仍然是很成功的。”


“张炘炀有博士学位,曾做过外聘教师,现在租房做项目赚钱,已经非常不错了。两获国际奥赛满分金牌、20岁就出版了数学书籍的付云皓到普通师范院校当老师,也不是普通人能随随便便做的事,实际上他教学不错、坚持写论文,自己还曾发文回应‘我的人生并不失败’,文字逻辑均为一流。”陈春雨说


我们要用更自由宽容的眼光看待特色教育与天才们的成长。或许如专家刘希所言:“欢迎28岁的张炘炀回到平凡的世界,祝福他能够活出一段真正自由幸福的有爱的平凡人生。”


文章来源于广州日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发布新帖

  • QQ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移动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