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家长“突击检查”配餐公司:
各方面都比较差
近日,深圳一学生家长丁女士“突击检查”其孩子所在的光明区外国语学校的校外配餐公司的视频和相关图片引发热议,视频配文“泡在水池的冻鸡腿”“厨房地板长满青苔湿滑”,还配上一些现场查看到的食材和制餐点现场照片。
丁女士表示,现场查看发现不少食材是冻品,面点也有预制的。还发现有器具发霉,肉散落在地。“实际上是预约过去检查,去配餐公司看到食品安全等各方面都比较差,工具上都有长霉。”
“之前小学生全部在吃预制菜,现在1到6年级都是家长送餐,大概有3千人左右吧”。丁女士称,家长扎堆给孩子送餐实属无奈,希望能够在食堂统一就餐。
针对视频中反映的制餐点食品加工制作相关情况,该公司属地市监部门已介入调查,将依法依规予以处理。
同时,该校积极与家委会和家长代表沟通,一方面督促该配餐公司落实整改,另一方面根据家长代表意见,正协商家委会启动配餐企业的重新招标程序。
03.
专家:盲目将预制菜推广到学校
会带来食品安全担忧
预制菜食物的原材料是否干净、安全,加工环境是否脏乱不堪?监管单位能否监管到位?对于网络上的众说纷纭,一些专家、业内人士也积极发声。
浙大城市学院教授李晓鹏认为,预制菜本身作为一种产品形态是市场竞争当中,出现的一种适应现代人生活生产方式的一种餐饮产品。它是从市场竞争当中生长出来的一种形态,而学校是一个不完全的自由市场,如果盲目地强行把预制菜推广到学校去,会带来食品安全担忧。“我们其实反对的是强行把预制菜推进到学校里面。如果在学校里要推行的话,家长要参与招投标过程,对于预制菜的口味、新鲜度、添加剂等,也要确保家长知情。”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中国营养学会理事范志红公开发文表示,在劳动力日益不足且成本上升,而机械化水平上升、冷链系统日益完善的情况下,预制半成品的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这个大方向是难以逆转的。
“问题在于,需要更多的标准和法规,需要更多的研究投入,需要更多的营养数据,需要更多的科普教育。谁来投入,如何保证这个产业向优质健康的方向发展,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更多探讨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