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谈大湾网

广谈大湾网 首页 资讯 湾区资讯 查看内容

内港两码头将活化

2023-9-22 18:03| 发布者: 如风

摘要: 内港23号及25号码头将活化糅合文化、艺术、餐饮、海上空间等元素协同周边片区丰富社区旅游前期由文化局修复历史建筑物结构预计明年第三季完成完成后将交由新濠进驻需时约9个月完成活化内港23号及25号码头政府将联同 ...
内港23号及25号码头将活化
糅合文化、艺术、餐饮、海上空间等元素
协同周边片区丰富社区旅游
前期由文化局修复历史建筑物结构
预计明年第三季完成
完成后将交由新濠进驻
需时约9个月完成活化


内港23号及25号码头
政府将联同新濠博亚澳门股份有限公司推进“内港23号及25号码头活化计划、大炮台及周边空间利用计划”,计划以“保育——活化——共生”为主题,糅合文化、艺术、餐饮、特色商店、休憩及海上空间等元素,旨在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及旅游项目,达至可持续发展的“共生”。

两计划发布会昨日下午3时假文化中心会议室举行,社会文化司司长欧阳瑜、文化局局长梁惠敏、新濠博亚娱乐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何猷龙等出席。


政府新濠推两计划

 

欧阳瑜说,澳门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促进文化资源转化利用,通过创新的方式创造多元的社会价值,为社会的各种功能注入动能,是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亦是落实“一基地”建设的关键性工作部署。位于内港的23号及25号码头,见证过往内港的繁荣兴旺,现已式微,希望通过转化利用,为码头至水上街市一带注入新气象。
大炮台位处著名景区,是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的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氛围、独特的历史空间,适合注入更多元化的元素,吸引居民及游客尤其于夜间前往大炮台活动,藉此串联带动草堆街及新马路一带,更好开拓该区的文旅资源。

梁惠敏介绍,内港码头包括23号及25号建筑群,是上世纪30年代,内港拓宽规划后所开辟的新填地,于40至50年代内港开始兴建大量新式码头,以取代传统的栈桥式木板码头,提升内港整体客运及货运能力。其中,23号码头兴建于1948年,60年代后由佑德船务公司经营,改名为佑德码头,主要经营澳门至香港的定期货运;而25号码头兴建于1950年,名为裕和码头,早期经营澳门至江门客货运。


主题保育活化共生

 

两个码头位置优越,拥有内港滨水景观,沿岸特色码头建筑、周边传统老店、餐饮商铺林立,社区氛围浓厚,亦紧连十月初五日街、康公庙、圣安多尼堂、沙梨头图书馆等传统街区和历史建筑,具潜力创设特色节点空间。是次活化计划以内港23号及25号码头为关键节点,带动人流走进旧区探索,往东串接白鸽巢、大三巴的世遗核心区及内港旧区,往南引流至新马路、福隆新街及下环妈阁一带,协同周边片区活化项目,开拓更多文旅新体验,丰富社区旅游多样性和吸引力。


新濠博亚:活化需时九个月

 

当局将联同博企活化内港23号及25号码头

新濠博亚娱乐有限公司代表介绍,将以内港23号及25号码头为据点活化,政府将在前期开展修复,保留建筑特色设计元素,再由新濠博亚娱乐活化,包括筹备内港市集,吸引本地中小企构建平台;引入礼物或手信商店吸引游客;设立旅游资讯中心;开设书店加强区内人文氛围;开设坐拥无敌海景露天茶座及咖啡厅;打造文创用房或开设特色商店;建筑物顶部开设私人露台,打造专属休闲空间;开设打卡平台等。
就“内港23号及25号码头活化计划”,梁惠敏补充,前期将由文化局修复建筑物结构,局方已制定修复方案。经粗略估计,工程预算约1,200万元,争取明年第三季完成。两个码头目前由文化局管理及使用,属于政府物业,加上涉及历史建筑物修复,修复预算及工程执行由文化局负责。直言码头已荒废一段时间,加上日后功能转变,结构等方面要重新计算。局方目前已完成制定修复方案,将开展修复工程,完成后将交由新濠进驻。

何猷龙预料,接收两个码头后,需时约9个月完成活化工作。

 


大三巴办两音乐会

 

此外,为善用本澳历史文化资源,特区政府将整治及优化大炮台周边空间及大炮台花园平台,为居民及旅客提供多元文化、艺术及休闲活动体验,打造特色文化景区。首阶段,文化局联同新濠博亚(澳门)股份有限公司在中秋节期间(9月29日起)于大炮台花园安排表演、餐饮摊位等活动。中秋节当晚,文化局亦将于大三巴牌坊前地举办两场《月满三巴夜》中秋音乐会,透过节庆元素串联邻近区域,分享美好祝愿。


文章来源于澳門日報,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发布新帖

  • QQ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移动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