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区政府根据经第3/2016号法律修改的第7/2003号法律《对外贸易法》第五条第一款(五)项规定,透过第146/2023号行政长官批示,禁止进口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碟、杯及一次性发泡胶食品托盘,有关行政长官批示将于2024年1月1日起生效。
将向商会业界讲解
特区政府按序推出减塑措施,以保障本澳环境质素。继推出一次性发泡胶餐具、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饮吸管、饮料搅拌棒和刀、叉、匙的管制措施后,经综合分析本澳实际情况及参考其他地区经验,并与相关商会及业界交流和听取意见后,推行上述法规。为让业界更清晰管制范围及具体操作要求,环境保护局后续将安排介绍会向相关商会及业界进一步讲解,以确保日后管制措施的顺利推行。环咨委黄滋才认同措施,足见政府的减塑决心,期望接下来持续推广减塑回收教育,陆续淘汰更多塑料制品,并定期检视减塑成效,引领大众践行环保行为。
续发掘环保替代品  黄滋才指出,塑料物料难以降解,对环境、人体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全球各地先后实施有效的减塑行动。政府为落实双碳目标,近年大力推动源头减废,经与业界持续沟通,先后推出一次性发泡胶餐具、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饮吸管、饮料搅拌棒和刀、叉、匙的管制措施,逐步扩大限塑种类,推动业界采用可回收的餐具,取得一定成效,鼓励居民尤其年轻人逐步培养减塑和重用的习惯。当局再扩大至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碟、杯及一次性发泡胶食品托盘进口,相信能推动减塑目标。特别引述《澳门环境状况报告2022》指,澳门人均城市固体废物弃置量达1.77公斤每日,与周边地区城市相比仍较高,其中塑料占21.8%,与去年相比有所上升。可见,源头减塑逼切。黄滋才期望当局持续发掘其他塑料制品的环保替代品,陆续淘汰相应塑料制品,符合源头减废目标,并配合今年《澳门环境保护规划(2021至2025)》作中期检讨的时间节点,提出更多具执行性的减塑策略和明确时间表,让居民清晰当局减塑工作的方向。其次,当局需加大力度推动回收,真正落实《澳门固体废物资源管理计划(2017至2026)》,完善塑料类的分类回收配套,加大回收力度,持续加强环保宣教,引领居民培养良好习惯,共建低碳澳门。
外卖店:餐具“升级”皮费重
 澳门明年起禁止进口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碟、杯及一次性发泡胶食品托盘。有外卖食店负责人表示,现时使用的外卖餐具进货价格已偏高,若仍不符合规定,料会增加经营成本,最终转嫁至消费者身上。亦有餐厅冀供货商增加进货种类,降低批发价,让中小企有更多选择。有外卖食店负责人表示,自2021年本澳禁止进口及转运一次性发泡胶餐具后,店铺每个月购买外卖餐盒的费用由数千元增至一万多元。现时政府措施再次“加辣”,但尚未对商户详细讲解,未知目前正使用的外卖餐具是否属于可降解产品,若要继续“升级”,相信会导致经营成本继续增加,继而转嫁至消费者。店铺主打“两餸饭、三餸饭”,旨在薄利多销售方便居民及外雇,疫情期间不少居民及在澳外雇只能在本地消费,当时生意相当可观,但宽关后,消费者选择增加,食店相当不好做。前年年初由一次性发泡胶餐盒转为塑料餐盒后,适逢店铺刚加完价,但加价后仍未能抵消餐盒增加的成本,“唯有自己硬食啰,冇理由加价加得咁频繁。”现时使用的餐具均是向本地供货商购买,认为价格高于直接从内地采购,但因人手有限,无法前往内地采购。另有餐厅负责人称,随着全球暖化日趋严重,使用环保餐具已是大势所趋,对商户而言成本固然增加不少。现时店铺所有外卖餐具均属可降解,采购价格较贵,但大部分客人以堂食为主,外卖餐盒用量较少,故仍选择环保餐具支持环保。若是以外卖为主的食店,相信从成本上考虑,未必愿意采购环保餐具。该负责人认为,本地供货商进货种类较少,中小企采购较局限,希望日后供货商可积极引进不同种类的一次性环保产品,同时降低批发价格,让中小企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文章来源于澳門日報,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