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人男未婚、女未嫁的比率,過去十年間在各年齡層俱見增長,這難免會進一步打擊生育率。
本港統計處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女和男分別有27.4%和31.5%從未結婚,較2013年的29.3%和34%為低,但這是受到人口老化下青年與長者所佔人口比例改變所致;事實上,以不同年齡群來劃分,從未結婚的比率卻是全面上升。 從未結婚比率各年齡俱增 
先談女性,從未結婚比例升幅最大的,乃是25至29歲,從72.9增至83.2%,其次是30至34歲,從39.6%增至48.7%,兩者增幅約有10個百分點。至於男性,從未結婚比例升幅最大的,乃是30至34歲,涉及7個百分點,另外25至29歲和35至39歲的升幅亦有5個百分點左右。
值得留意的是,較年長人士從未結婚的比率,也升幅顯著。譬如55至59歲的男性,十年間便從6.6%增至13.1%,所涉的6.5個百分點增幅甚至媲美較年輕的群組,女性方面亦從7.9%增至13.9%,即涉6個百分點,而60至64歲的增幅亦有6.3個百分點。 
此外,2022年45至49歲與50至54歲的男女,從未結婚比率亦有「固化」現象,即兩個年齡層的數字變化低至1.5個百分點,不似2013年會大降4至5個百分點。
凡此種種的背後主因,會否「不婚主義」抬頭,導致較年長人士也毋須為了成婚「趕尾班車」,愈來愈多人尚未結婚就不想結婚呢?
無論如何,香港要推高生育率,可能還要推高結婚率方成。 
單程證來港未恢復兼老齡化 
兩地恢復全面通關,香港由跨境人流到整體人口均大反彈,惟單程證來港人次仍遠未恢復,這無疑對人口政策及勞動市場等帶來影響。
統計處最新資料透露,疫前三年持單程證來港人數,每年介乎4萬至4.7萬左右,惟疫下三年則暴跌至1萬至2萬左右,而截至2023年中的一年內,人數亦僅恢復至3.1萬,仍較疫前少約三分之一。 更值得留意的是,單程證來港人士的年齡分佈現也大變。查1996年的相關結構,0至9歲的人數最多,達到1.9萬人,而19歲以下的比率高近50%;至2006年,19歲以下佔比已降到40%,到2016更進一步減至30%,涉及1.6萬人。雖然2022年的相關比例,尚維持於30%左右,但人數就銳減至6000人。
換言之,少子化問題非但見諸香港,就連單程證來港人數亦疑受同一因素衝擊。 
反之,老齡化情況則見加劇,即使程度不算太高。1996年的50歲以上佔比僅約5%,2006年且不增反減至4%,但到2016年以後卻一直高企於14%之上。
背後理由,相信跟來港與受供養年老人士團聚,即「以老護老」,及來港與受供養子女團聚有關。
至於20至49歲方面,雖然疫下三年數字亦見大減,但從比例看則與過去分別不大。
文章来源于香港下午茶,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