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島等地的漁獲沒安全保障,漁業只會持續衰退,打擊從業者生計。網上圖片「為什麼國民也變得嚴厲?」日媒TBC東北放送上周五報道,宮城縣石卷市居民遠藤仁志經營一間水產品加工公司,生產裙帶菜和帶子等產品。宮城縣屬於核污水影響地區,遠藤稱早前他擔憂中國內地會停止進口,已經叫停了對中國內地出口業務,但還是計劃每年8月向香港出口帶子,「上周二我還收到一份來自香港的50箱帶子訂單,然而第二天(宣布核污水排海),我就接到了要求停止交付的電話。」遠藤的公司與靜岡縣部分超市也有業務往來,然而核污水正式排放入海後,這些超市也決定停止從宮城縣採購裙帶菜等水產,讓遠藤更加擔憂,「如果是國外商家,這種做法(取消訂單)還可以理解,但為什麼日本國民也變得如此嚴厲呢?」遠藤稱如果情況進一步惡化,受核污水影響地區的水產加工商都會失去銷售渠道,水產業也會走向衰落。英國《衛報》和韓國《中央日報》等日本以外媒體也報道稱,核污水開始排海後,受影響地區的水產價格已不斷下跌。福島縣一名漁民在周四核污水排海首日就抱怨,「今天早上魚市價格就在下跌,我聽到很多人討論不會購買海鮮,他們當然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吃,但如果人們不再買魚,我就要失業。」在另一間海鮮餐廳,一名年輕母親也表示「我暫時不想讓孩子吃水產了,趕在核污水排海前,抱着『今天是最後一天能吃了』的心態過來。」 路透社政府沒說明如何確定賠償範圍TBC東北放送報道,日本政府合共設立800億日圓(約42.8億港元)資金支援當地漁業,其中300億日圓(約16億港元)作為所謂「有害謠言對策」,另有500億日圓(約26.8億港元)用作「漁業持續支援」。東京電力公司據報也會賠償當地漁民。然而報道強調,這些支援並未說明漁民如何證明自己蒙受損失,也沒有說明如何確定賠償範圍,實際效果恐會大打折扣。日本帝國數據銀行也指出,日本有700多間直接或間接對華出口的公司都會受到影響,這些公司覆蓋漁業、農業和食品加工等行業,平均每間企業對華出口額佔總銷售額達55.9%。帝國數據銀行認為,日本如無法加緊確保國內市場和替代出口,料更多公司的業務都會受到打擊。 知名的東京豐洲市場魚價暴跌。資料圖片豐洲市場吞拿魚價格暴跌24%中國內地已宣布因應福島核污水排海,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日本的水產品。彭博通訊社上周五報道,日本漁業和水產業勢必因禁令備受打擊,單是知名的東京豐洲市場吞拿魚價格,就在短短一天內暴跌24%。不少公司正考慮調整出口方向,甚至必須裁員結業。統計顯示,中國是日本最大的海鮮出口市場,去年出口額達871億日圓(約46.6億港元)。報道引述東京都中央批發市場網站數據顯示,豐洲市場新鮮青森吞拿魚上周五均價較前一天、即核污水排放首日暴跌24%,僅有每公斤9,383日圓(約502港元)。漁業分析師小平桃郎(譯音)認為,現時日圓疲軟、漁業從業者正尋求增加出口,「如今他們要轉向國內市場,或關注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競爭激烈會讓水產品價格繼續下跌。」北海道一間水產公司專攻對中國內地和香港出口,公司一名財務負責人表示,他們受禁令影響已決定結業,並遣散20名員工。日本大和綜合經濟所經濟學家岸川和馬表示,日本原有半數水產品出口至中國內地、香港和台灣地區,如今伴隨各地實施禁令,漁民會損失約50%的海外銷售額,「這將是巨大的打擊。」  水產廳捕獲比目魚等魚類,送往宮城縣多賀市進行檢測。路透社日水產廳稱「未檢出氚」混淆視聽 美專家指數據不透明日本水產廳上周六公布福島第一核電站排放核污水後,周邊海域魚類首輪測試結果,宣稱捕獲的魚類體內未有檢測出放射性核素「氚」。不過今次檢測僅限於氚,並不包括其他放射性核素,且低於可檢測濃度下限即算作「未檢出」。水產廳稱會繼續監測福島核電站周邊海域魚類的體內氚含量。日本放送協會(NHK)報道,水產廳於上周四在福島第一核電站對開半徑10公里範圍內,捕獲比目魚等魚類,再送往附近的宮城縣多賀市進行檢測。按照水產廳說法,送檢魚類體內氚濃度低於每公斤10貝克勒爾的檢測下限,因此屬於「未檢出」,與核污水排海前的檢測結果一致。按照計劃,東京電力公司上周六釋出合共460噸核污水排放入海,東電早前則聲稱核污水排海首日抽檢的海水樣本,氚濃度也低於檢測下限。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海洋放射化學家布塞勒上周五指出,日本提供的數據並不透明和全面,無法證明其核污染水排海安全性的說法。布塞勒表示,與正常運行的核電站不同,日排放的核污水與熔化的堆芯材料直接接觸,因此具有強放射性。「他們試圖從儲液罐中去除一些放射性元素,但這項工作沒有完全成功,也沒有完全透明,他們並未公布所有儲液罐的數據,只分析了目前1,000個儲液罐中的約40%,而且也不是對所有需要關注的放射性同位素都進行了分析。」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內放置大量裝有核污水的儲罐。美聯社泰俄加強查驗進口日水產泰國食品藥品監管局副秘書長勒猜上周六宣布,日本啟動福島核污水排海後,泰國處於受該事件影響的高風險區域,將加強對日本進口水產的安全監管措施,抽查樣本量增加一倍。泰國漁業廳、食藥監局、和平利用核能辦公室、國家核技術研究所等相關機構已就新安排召開緊急會議,海關和檢驗檢疫部門也作好工作準備。2022年至2023年4月期間,泰國食藥監局先後抽檢4,375個自日本進口的水產品樣本進行分析,顯示這些水產品的放射性核素含量未有超過泰國公共衞生部門的標準。勒猜表示,若在進口檢查中發現放射性污染超標的食品,泰方會立即叫停進口,並要求銷毀污染超標食品。如果消費者發現任何懷疑污染超標的食品,可以向食藥監局投訴。漁業廳副廳長他旺稱,泰國農業部和公共衞生部門會合作研究進口食品檢查措施,致力保障食品安全。另外,俄羅斯聯邦獸醫和植物衞生監督局上周四發表聲明,指俄與許多國家一樣關注日核污染水排海對食品安全的影響,因此將對從日進口的魚類和海鮮的放射性參數加強監管。該機構表示,如果檢測到過量的放射性物質,將對來自日本的此類貨物供應採取限制性措施。 日本漁民。路透社韓媒:日通過各種手段 阻他國獨立取樣驗證《韓民族日報》上周五發文稱,日方通過各種手段,來阻止他國的獨立取樣驗證。報道說,要保證核污染水的安全,需要多國科學家多次取樣,分析放射性物質的濃度變化。但是,日本一直反對韓國等相關國家直接取樣,並在排海後也堅持這一立場。基於此,日核污染水的安全驗證,完全依賴於東京電力自己取樣分析。此前,世界知名科學家曾與太平洋島國一同對核污染水進行安全性驗證,並質疑稱,「東京電力提供的資料不完整、不連貫、存在偏差,不適合作出任何判斷。」報道還提到,韓國政府曾要求派出專家常駐福島核電站,但遭日方拒絕,最終只被允許派人進行「定期考察」。鑒於此前韓國的福島考察團訪日時,日方只在規定日期向考察團展示了想展示的內容,這種情況極有可能在今後重演。這樣會導致韓政府對核污染水的獨立驗證,只能在有限範圍內進行。
網絡編輯:陳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