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精准宣传、精准对接、精准落实作为金融服务稳企业保就业工作的三大抓手,在直达性上下功夫,千方百计把各项金融优惠政策送到企业身边。”人行梅州市中支行长黄沛光表示。 政策宣传“花样多” “在企业最需要的时候,银行提供了及时的资金支持,对我们来说,真的是一场‘及时雨’。”在梅州市“金融助企 政策直达”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公益直播间里,广东华银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代表何嫦妮分享了与信贷“结缘”的故事。 为了让群众能够知道政策、理解政策、用好政策,人行梅州市中支组织开展了这场公益直播活动。在直播现场,黄沛光宣传了中小微企业贷款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政策,介绍了该行在抗击疫情、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方面采取的政策措施;4家商业银行的行长分别介绍了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量身定制的特色信贷产品。短短一个小时,约有10万多名观众观看了直播。 除了网络直播,人行梅州市中支还开展了“惠企政策进县区”巡回宣讲活动,梳理汇编了金融机构的71款金融产品,并发布在“掌上梅州”APP、梅州市工商联微信公众号和梅州市政府网站等网络平台上,让企业了解贷款条件、申请流程等信息。截至8月末,该行已组织开展线上政策宣讲活动11场次,点击量达22.35万次;开展现场政策宣讲、银企对接、产品推介等活动282场次,覆盖企业3174家。 “这样的宣传非常有必要,我是看了这次直播后才知道,银行推出了这么多针对我们个体户的贷款产品。”在梅州城区经营一家客家腌面小店的店主表示。 产业帮扶“几家抬” “一年一亩青蒿地就能带来三四千元收入,额外还有建行梅州市分行200万元的专项补贴‘红包’,种植青蒿的农户可获得每公斤两元的补贴,算下来,平均每户有上万元额外补贴,农户干劲儿可高了。”当地青蒿种植带头人林来明说。 记者了解到,为了支持梅州市丰顺县青蒿产业发展,人行梅州市中支引导建行梅州市分行与丰顺县人民政府、广东新南方青蒿药业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备忘录,打造“政府+银行+企业”产业帮扶模式,对青蒿产业给予精准帮扶。今年,建行梅州市分行启动了“产业扶贫+抗疫复产”金融支持计划,在2019年给予青蒿药业3000万元贷款的基础上,又对公司追加了3000万元“战疫贷”额度,授信总额达6000万元,作为公司预付款直接支付给有资金需求的种植农户,利息由企业垫付。 注重发挥“几家抬”合力,是梅州金融服务稳企业保就业的一大特点。记者了解到,人行梅州市中支坚持纵向联动、横向协同,主动“跨前一步”,加强与政府部门、金融管理部门的沟通联系,促进金融政策与地方财政、税收、产业政策协同配合。该行联合梅州银保监分局召开梅州市金融服务稳企业保就业工作座谈会,总结交流梅州辖区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做法,形成辖区金融机构“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与此同时,该行通过“粤信融稳企业保就业平台”,将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的重点支持企业名单推送至银行机构,实现银企精准对接。截至目前,该行已向金融机构推送4批重点名单企业325家,涵盖专精特新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等;金融机构已对接企业320家,今年以来,新发放贷款10.69亿元。 在政银企常态化合作背景下,丰顺青蒿产业带动了全县10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该县已成为国内青蒿种植规模最大的地区之一。 政策督导“落细处” 在广东李金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人行梅州市中支调研组正在调研督导金融政策落实情况,了解该公司经营情况和金融服务需求,听取他们关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面的意见建议。这样的调研在梅州辖区五县两区一市的各类银行和多家企业陆续进行。 金融服务稳企业保就业政策,最终需要落实在基层。人行梅州市中支把抓好两项直达工具的落实作为“一把手”工程,采取“实地走访+窗口指导”工作模式,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在了解地方经济金融动态、摸清市场主体金融需求的基础上,提供符合地方实际、能够解决问题的金融服务。 该行还加强对银行机构尤其是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的政策督导,督促银行建立了“专人对接+专人负责”工作机制,按月通报辖区金融稳企业保就业工作落实情况,召开了梅州辖区部分法人金融机构座谈会,及时掌握金融服务稳企业保就业政策落地过程中的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问题,进一步明确政策支持口径,尽最大努力让政策快速落地见效。 随着“金融直达列车”的到站,梅州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逐步改善。记者了解到,6月以来,梅州法人金融机构已对1138家企业的9.81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本息实施延期;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307笔,贷款金额达1.38亿元。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