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个典故想必很多人都听过。唐朝时,杨贵妃喜欢吃荔枝,那个时候只能派人快马加鞭从南方给送过来。 随着物流的发展,现在我们几乎可以随时随地吃到全世界各地的果蔬了,不过,如何保存它们成了许多人关心的问题。最近,网络上有热搜表示并不是所有的食材都适合放冰箱。 此外,还经常有说法称,热带水果生活在热带,所以比较怕冷,不能放冰箱保存,容易发生冷害,最好放室外。那么这些说法是不是真的呢? 太长不看版 1. 对于家庭储存,果蔬还是放冰箱最好; 2. 放冰箱的果蔬不要超过一周; 3. 吃的时候,先吃先放进冰箱的果蔬; 4. 将产乙烯的果蔬和对乙烯敏感的果蔬分开放置; 5. 先吃易受冷害的果蔬,如黄瓜(2℃时,9天左右)、成熟的香蕉(7.2℃时,6~12天); 6. 买回家的果蔬,如香蕉、芒果、牛油果、木瓜、猕猴桃、李子、杏、桃、西红柿等,如果没有熟,最好放在室外1~2天,成熟后尽快吃;如果吃不完,依然要尽快放冰箱冷藏保存。 冷害到底是怎么回事? 冷害(Chilling Injury)是指一些冷敏性植物在组织冰点以上的低温环境下造成的损伤,主要表现为果实表皮的皱缩、凹陷、木质化、果肉褐变等。冷害会引起果蔬内部结构破坏、营养成分流失、抗病性和耐贮性下降等,进而导致果蔬变质腐烂。遭遇冷害的柑橘类水果 一般来说,原产于热带或者亚热带的果蔬对于低温比较敏感,在非冻结温度下的低温环境中更易出现冷害症状,比如,大多数热带果蔬,如香蕉、芒果、荔枝、龙眼、黄瓜、青椒等,在低温贮运过程中都可能发生冷害。这也是为什么经常会有人说热带水果就尽量不要放冰箱冷藏的原因。 水果能不能放冰箱冷藏呢? 网上经常有人说,热带水果最好不要放冰箱了,很容易出现冷害现象。是不是真的呢? 其实,对于日常普通家庭来说,完全不用过于纠结,直接放冰箱依然是最好、最符合实际、最方便的选择。 第一,果蔬的冷害通常出现在较长时间的低温贮藏环境中,比如常见的果蔬,可能都要超过 7 天,甚至几十天才会冷害。 日常家庭一般也就更一个星期左右,久一点的半个月,通常不用太担心冷害。 常见果蔬冷害时间 龙眼:在贮藏第 14 天出现冷害。 荔枝:1℃ 是 20 天出现冷害,但好果率有 90%;5℃ 贮藏 30 天冷害;还有研究对 5 个品种、不同低温存放下的荔枝进行比较试验,结果发现,在 1~5℃ 下,最短的也可放 25 天左右。 哈密瓜:不同品种的情况有差别。“卡拉库赛” 0~2℃ 低温下贮藏 40~50 天以后发生冷害。“86-1”哈密瓜果实 1℃ 贮藏 14 天移至常温 3 天后,果皮出现浅褐色的小斑点;3℃ 贮藏的哈密瓜果实 42 天出现轻微冷害症状,并未发现水浸状。 芒果:肯特芒果在 13℃ 环境下贮藏 10 天会出现冷害症状;紫花芒果在 2℃ 中贮藏 15 天、5℃ 中贮藏 34 天时出现冷害,在 8℃ 下贮藏 34 天也未见冷害发生。 红薯:1℃ 贮藏下甘薯发生冷害的时间为 9 天左右,4℃ 贮藏下甘薯发生冷害的临界点在 45 天左右。 青椒:在 2℃ 贮藏 1 周后出现冷害,个别果实即出现少数极小凹 陷斑。 油桃:在 3℃、5℃ 和 7℃ 下均可诱发冷害,其中 5℃ 的冷敏性最强,3℃ 次之,7℃ 最缓。1℃ 下贮藏的期限可在 40 天左右。 甜橙:在 1~3℃ 下贮藏 4~5 个月,因低温伤害而出现的褐斑比在中间温度(7~9 ℃)贮藏中要轻得多。 黄瓜:在 0℃ 贮藏 3 天瓜面即出现大小不同的凹陷斑或水渍状斑点的冷害症状,但在 2℃ 时,9 天左右才有微小的冷害症状。 香蕉:没熟的香蕉,放几个小时就可能冷害,比如有研究发现,采收的新鲜拉加丹香蕉,在 1.1℃ 下放 2 小时开始出现了冷害现象,在 7.2℃ 下放 4 小时出现冷害症状;但成熟后,贮藏 6~12 天时出现中度冷害症状。 如何科学使用冰箱冷藏? 关于冰箱储存果蔬,这里有 5个建议。 建议大家,如果没有特别情况,冰箱里的果蔬尽量不要放超过一个星期。每周去一趟超市、菜市场,更新冰箱里的蔬菜和水果。 02吃的时候注意顺序,先放进冰箱的先吃 每次买的果蔬不妨记一下时间,先放进去的优先吃完,这样保证冰箱里的食物能顺利更新,也不会一些果蔬放的时间太久了。 03果蔬分类放置 建议将产乙烯的果蔬和对乙烯敏感的果蔬分开放。此外,可以看到黄瓜、橙子,番茄等常见容易冷害的果蔬,它们也都建议放冰箱。 04先吃易受冷害的果蔬 对于容易发生冷害的果蔬,比如黄瓜,相比其他果蔬,按优先级排序,还是要尽快吃、优先吃。 05买回家还没熟的果蔬这样放 买回家的水果或蔬菜,比如热带水果香蕉、芒果、牛油果、木瓜;非热带水果猕猴桃、李子、杏、桃等;蔬菜如西红柿等,如果没有熟,最好放在室外 1~2 天,成熟后尽快吃;如果吃不完,依然要尽快放冰箱冷藏保存。 文章来源于广东疾控,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