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傍晚,暑热还未散去,灯火刚刚点亮,烟火气在夜色中升腾起来。长沙四方坪夜市,商铺鳞次栉比,老板们卖力地让美食香味和着热闹声响飘得越远越好。爆浆鸡蛋仔摊主湛靖雯安安静静站在摊位前,注视着往来人群,任由自己被喧嚣声包围。有人路过摊位与她对上视线,她便歪歪头,眯眼微笑。摊位前的白色案台上写着一句话:“您好,小哥哥小姐姐们,你们说什么我听不到哦!我是听障人多理解一下,请您用手指出来,欢迎品尝,谢谢!”湛靖雯在长沙这个网红夜市摆摊一年多,和同为听障人士的丈夫张永胜努力挣钱,抚养带着人工耳蜗的女儿。这一方摊位上,他们经历着每个摊主同样经历着的旺季和淡季、酷和暴雨、惊喜和遗憾。生活真实而琐碎,湛靖雯喜欢把摆摊的喜怒哀乐发到社交平台上,有一条配文写着:“当你踏踏实实地开始努力时,幸福与好运就已经在路上了。”  湛靖雯的“无声爆浆鸡蛋仔”摊位位于四方坪夜市北门边,算不上黄金地段,摊名上的“无声”两字和隐约飘来的香甜总让人忍不住好奇驻足。这里有一套自己的“运行体系”:老板和客人没有对话,微笑和手势是最友善的语言。摊位前来了客人,如果正要开口,湛靖雯都会挥挥手,以弯弯的笑眼迎接,歪头点点自己的耳朵示意,随后伸手指引尚且迷茫的客人看向案台上的文字:“您好,小哥哥小姐姐们,你们说什么我听不到哦!我是听障人多理解一下,请您用手指出来,欢迎品尝,谢谢!”说明文字边上,是清晰排列的口味与价格。大部分顾客都能很顺利消化这项特殊的规则,一旦有客人表现出了困惑,右边烧烤摊子的大眼睛大哥、左边寿司摊子的兼职女大学生便齐刷刷挪步凑到中间来,向客人解释道:“她听不见,您需要用手来指一下!”“平常我们都靠比划、打字交流,”隔壁摊位的女大学生有着相似的笑眼,“有时候她不说话,怕客人误会她态度不好,我也会帮忙解说一下。”从倒入面浆,到鸡蛋仔出炉,大约需要三至五分钟的时间,等待的时候,湛靖雯便会用反复擦拭已经发光的案台与工具,客人也会在等待中不由自主地安静下来,在人来人往的喧哗声中,与摊主共享一场五分钟的无声体验。湛靖雯来自湖南岳阳,丈夫张永胜是辽宁葫芦岛人,2017年两人在长沙一家工厂工作结识,相较于湛靖雯,张永胜还有一定的沟通能力,但也难以应对日常的生活交流。两人结婚生子后离开了工厂。夫妻俩本来相信生下来孩子能足够健康,但女儿的情况却没有预想的那么乐观,提到这点,他们仍抑制不住地感到难过。正是深知家庭环境的特殊,湛靖雯与张永胜总担心女儿会跟不上同龄人的步伐。2020年,在女儿1岁时,为了给她积攒康复治疗所需的费用,夫妻俩决心“发狠赚钱”,开始尝试摆摊。 摆摊也并不容易,在此之前,两人也做过许多尝试,都算不上顺利。先是在岳阳老家卖小玩具和爆米花,随后在长沙卖酸奶炒冰和章鱼丸子,但一直生意平平。他们去年来到四方坪夜市,希望一切都好起来。2022年12月,张永胜卖掉了平时骑的电动车,换钱支付摆摊租金。湛靖雯把这个当“趣事”发到社交平台上,写着:“我老公不高兴没车骑,哈哈,我要努力赚钱攒点钱买给我老公新的车子。”评论区里写满了“加油”。这年底,有探店网红发现他们,拍摄并发布了一些短视频,随后有食客顺着网线而来。夫妻俩也会以记录日常的方式,发布一些短视频来宣传店铺,甚至尝试直播。如今店铺账号慢慢积攒了一万多粉丝,平常还会有粉丝特意前来打卡。多数时候,鸡蛋仔摊是湛靖雯在经营,张永胜之前跑过外卖,卖过电池,后来把更多时间用来陪女儿。小姑娘白天要去专门学校上课,晚上也还要在老师家继续补习,张永胜每天上午十点半开始给女儿做饭送去学校,晚上十点陪孩子睡觉,对于这种生活节奏,他调侃自己为“家庭奶爸”。湛靖雯每天下午5点出摊,晚上12点收摊,回来还要清洗工具,凌晨3点前能睡觉。有时丈夫不在,她就一个人把小食车从摊位推回家里,独自搬上二楼。热乎乎的鸡蛋仔在夏天并没有那么好的销路,不出摊的时候,湛靖雯还会抽空研究一些新品,思考这个季节顾客们喜欢什么、怎样能卖出更多。有时候湛靖雯也会穿上汉服,画着漂亮的妆容出摊,为日复一日的摆摊生活创造些惊喜,收获了不少顾客与网友们的夸奖。糟糕的天气总是不期而至。一个大风天的晚上10点多,夜市里少有的食客被吹得睁不开眼,摊位上的塑料餐具都放不稳。湛靖雯发了一条视频,特意配上俏皮的背景音乐,文字写着:“我愿与你走过大风大浪,直到遇见阳光。” 每到周末,4岁的女儿会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出摊。有人逗她,她会大声自我介绍:“我叫小涵,今年四岁啦!”笑声清脆。今年7月,在公益机构的帮助下,小涵做了一次耳蜗手术,开始进行康复治疗。和父母的“沉默”不一样,小姑娘热衷于与遇到的每一个人打交道,不管对方有没有听清楚,她都要用脆生生的嗓音叽里咕噜地说个不停,仿佛要把一家三口的话全都说完。小涵似乎赢得了这条街上所有人的偏爱,周围的人们被她逗得开心,也总忍不住想要送些什么,张永胜对此欣慰又有些无奈,生怕女儿被惯坏,养成了瞎伸手的习惯。就在张永胜与记者谈话的功夫,小涵又被隔壁大眼睛烧烤大哥塞了一串烤肉在手中,笑嘻嘻地啃成了一张花猫脸。夫妻俩想送小涵去康复老师那里寄宿全托,期盼有了好的语言环境,小涵能恢复得更好。康复全托的费用每天需要300元到500元,这笔钱对于夫妻俩来说是个不太容易完成的小目标。“我们都希望小涵能跟同龄正常小朋友一样,聪明、活泼,快快乐乐地长大。”湛靖雯在手机对话框,打出她和丈夫的愿望。
文章来源于潇湘晨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