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谈大湾网

广谈大湾网 首页 资讯 美食资讯 查看内容

广东疾控发布提醒!小心饭桌上的“隐形杀手”→

2023-7-21 12:12| 发布者: 如风| 查看: 374| 评论: 0

摘要: 炎炎夏日总是让人食欲不振,酷热难耐心心念念的暑假终于来了据媒体报道显示目前暑期国内游出游人次已超2019年同期“避暑游” “亲子游” “研学”等成为出行主流选择旅游人流量增大、聚会活动增加再加正值台风季各类 ...

炎炎夏日

总是让人食欲不振,酷热难耐

心心念念的暑假终于来了



据媒体报道显示

目前暑期国内游出游人次

已超2019年同期

“避暑游” “亲子游” “研学”等

成为出行主流选择

旅游人流量增大、聚会活动增加

再加正值台风季

各类食源性疾病

暴发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广东疾控提醒您

暑期要重点预防这几种风险

↓↓↓




专家提醒

警惕凉皮、河粉、肠粉(卷粉)、粿条、米线(米粉)等淀粉制品,发酵玉米面、糍粑、吊浆粑等谷类发酵制品,变质木耳、银耳等,在高温潮湿天气下,受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长时间室温存放产生米酵菌酸毒素,引起中毒。


广式肠粉

麻酱凉皮


防病指引

  • 在外就餐时:可以观察销售者的环境卫生。尽量选择湿米粉、谷类发酵制品等食物存放在冰箱里冷藏,现煮现吃的店铺。

  • 购买湿米粉等产品时:重点看包装和标签,产品应该有完整独立的包装,标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 购买湿米粉等产品后:尽快烹调,若不能马上烹调,要放置冰箱暂时冷藏。建议当天购买当天食用完,尽量不吃隔餐、隔夜饭菜。

  • 干木耳、银耳的泡发时间:室温下不建议超过2小时,也可以放入冰箱冷藏室泡发,但不建议超过4小时。





专家提醒

  • 暑期旅游人数倍增,有时可能会超出餐厅的接待能力,厨师等从业人员可能因为工作量过大导致烹饪时间过短、加工不规范等,加上高温高湿的天气有利于细菌繁殖产毒,出现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等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风险增加


防病指引


外出就餐时:应注意观察食品原料是否新鲜、是否有防尘防蝇设备,周围环境是否干净等,食品经营许可证及量化分级笑脸标志也是帮助大家选择餐厅的好参谋哦

量化分级笑脸标志


  • 谨慎选择高风险食物:

    1.野生蘑菇、河豚鱼难以辨别其是否有毒,尽量不食用


    警惕采食野生蘑菇引发食物中毒



    需警惕食用河豚鱼致病死亡的风险

    2.生鱼片、生腌、凉拌螺等生冷食物风险较大,谨慎食用

    3.四季豆、新鲜黄花菜都是容易中毒的食物,必须煮透后再食用

    4.吃火锅和烧烤时,也要注意做熟后食用


  • 注意食物储存、加工过程中生熟分开:尽量减少隔餐、隔夜食物,剩余食品要放置冰箱,在吃之前要重新充分地加热。食物要煮熟煮透,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例,56℃加热5分钟或90℃加热1分钟可以灭活。

    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处理食物的案板、刀具等要分开使用,避免交叉污染。




专家提醒

  • 暑期外出旅游,很多家长都会选择带孩子亲近大自然。这个季节也是各种果实成熟的季节,野果种类繁多,易出现采摘误食野果导致食物中毒


防病指引


  • 野外游玩不要随意采摘食用果子,有毒的野果外形和口感与可食用的果子十分接近,就算是专家,如果不仔细辨认都可能认不出来。部分有毒的野果毒性较大,误食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


马桑果


曼陀罗果


油桐果



专家提醒

  • 炎炎夏日,叫上几位好友,嗦上一盆盆小龙虾,是人间一件美事。作为宵夜里的“扛把子”,“虾”红是非多,既往曾出现因食用小龙虾而出现肌肉酸痛、四肢乏力、酱油色小便等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表现的病例

防病指引

  • 不过季:小龙虾属于时令性食物,通常养殖小龙虾的上市季节在4-7月间。过季吃到的小龙虾有可能是来路不明的野生小龙虾或者不新鲜的,品质无法得到保证。

  • 不过量:任何东西吃多了都受不了,就算没碰上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也可能因为急性胃肠炎趴下。对于尿酸较高、过敏人群,食用大量小龙虾会增加痛风、过敏的风险。

  • 少吃头:小龙虾的头部容易吸附蓄积重金属、毒素及细菌等污染物,有调查显示,吃小龙虾的虾头会增加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风险,建议大家只吃小龙虾尾部的肉。



愿大家携此防病指引

让健康与您继续相伴



文章来源于健康广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发布新帖

  • QQ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移动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