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张阿姨花10元钱买了两个“海南树上熟菠萝”。由于临时被拉出门旅游,菠萝就暂时被“冷落”在家。三四天后,张阿姨回家发现,整个屋子都弥漫着浓郁的菠萝果香。 张阿姨把菠萝削皮后,发现果肉已经是深黄色,轻轻一按就会流出汁水。凑近了闻闻,菠萝并没有臭味,尝一口,居然异常香甜! “这买得太值了!”张阿姨一口气干掉了一个,第二天起来又把另一个削皮切块,榨成果汁喝掉了。 菠萝汁喝下去没几个小时,张阿姨开始腹泻,但因为不算严重,所以她没放心上。症状持续了十几天,张阿姨本想去医院检查,但一想到准备要年度体检了,就没去。 半个月后,张阿姨去当地医院做年度体检,护士看到她肤色蜡黄,就建议她做个肝功能检查。 检查发现,张阿姨的肝功能指标堪称“爆表”,谷丙转氨酶高达1400U/L(正常为0~40U/L),总胆红素接近400μmol/L(正常应小于26μmol/L),血白蛋白只有21g/L(正常人应为40g/L以上)。 张阿姨被送到当地医院急诊室进行救治,进一步检查显示接近肝衰竭状态,随后被转运至浙大一院感染病科接受治疗。 医生经过仔细问诊,快速排除了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常见的会导致肝损伤的可能。 “起因是由于吃了两个熟透的菠萝,但没有发烧,炎症指标也不高。”医生分析张阿姨的病程进展后,也排除了细菌感染引起的脓毒血症相关肝损伤。 难道是毒素型食物中毒? 有些细菌污染食物后会产生毒素 引起的食物中毒 被称为毒素型食物中毒 但到底是什么菌产生的毒素 导致了张阿姨的肝衰竭呢? 医生表示,既往有文献报道过蜡样芽孢杆菌毒素中毒,引起肝衰竭甚至全身多脏器衰竭的情况。但由于引起张阿姨腹泻的“罪魁祸首”已经被消灭干净,也无从考证是否为蜡样芽孢杆菌,但不能排除这一可能。 医生介绍,蜡样芽孢杆菌是一种好氧性、中温、产芽孢的革兰氏阳性杆菌,是食物和化妆品中常见的污染菌,最喜欢的生长温度在28-35℃,所以这个季节高发。
天气炎热起来了,很多食物在室温环境下放不久。面对家中的剩饭剩菜,不少人会陷入两难的选择:倒掉?还是热一热继续吃? 首先要明确一点,我们常说的隔夜菜并不是如字面所说,放置了一夜的饭菜。科学来说,放置时间超过8-10小时的菜,都属于隔夜菜。 医生提醒,隔夜饭菜在存储、二次加热的过程中,不仅会导致有些营养素的破坏和流失,还容易滋生细菌,食用后易引起肠胃不适甚至食物中毒。 文章来源于广州日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