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湛高铁引入广州站是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重要项目。近日,《广湛高铁所涉珠江大桥历史建筑保护方案》(下称《保护方案》)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网站上进行公示。广湛高铁将利用广茂铁路通道进入广州站,其广州枢纽段须由原二线普速铁路升级为四线高速铁路,涉及广州市历史建筑——珠江大桥的改建。
 结合专家审议意见,拟对西桥原址原状保护,对东桥局部适应性改造,部分构件于双桥公园内异地保护。记者同时了解到,珠江大桥的改建只涉及铁路桥部分,施工期间将不会对两岸的车辆通行造成影响。“江山胜景描难尽,丝雨晴烟看双桥” 旧羊城八景“双桥烟雨” 一直留存在老广州人的记忆中
1960年通车的珠江大桥 是广州第一批历史建筑 横亘在珠江江心岛大坦沙上的 珠江大桥 像张开的双臂 东连西关,西接芳村 落雨时节,江面烟波浩渺 
珠江大桥资料图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 摄
珠江大桥在广州铁路发展史上有重要价值,是广三铁路与粤汉铁路联通的历史见证,其前身是陈济棠治粤期间于 1933-1937 年兴建的跨江桥梁 " 西南大桥 ",后因建造商破产仅完成部分基础工程即停工。1958 年修建东桥时,采用了 " 西南大桥 " 的老桥墩。西桥没有使用老桥墩(现在在西桥南侧还可以看见废弃的老桥墩)。
珠江大桥修通后,打通了广州与西南地区的铁路联系,实现了广东地区与全国铁路联网,奠定了广州铁路核心枢纽的地位。1963 年,珠江大桥入选新中国成立后首次评选的 " 羊城八景 " 之一 " 双桥烟雨 "。围绕 " 双桥烟雨 ",产生了大量诗歌作品,粤剧名家陈笑风创作的同名粤曲也广为流传," 双桥 " 成为独特的地区文化。
保护要求 东桥俯视效果图 根据《保护方案》,西桥原桥保持原貌,广湛高铁新桥位于原桥两侧,其立面延用原桥钢桁架形式。原桥延续其人行与非机动车通道功能,铁路功能移至新桥;根据安全检测报告,对原桥进行修缮加固,保证其安全;原铁路通行空间内可增添漫步、展示、零售等休闲功能,打造串联西起芳村、经大坦沙、延伸至中山八路的慢行系统,为行人提供了更多的活动场景,给原桥注入新的活力。东桥原桥改造升级为高速铁路桥,延用原桥钢桁架形式,保持原有风貌;为满足通航要求,须拆除2处旧桥墩,原址保留4处旧桥墩;对于保留的旧桥桥墩,拟采用门式墩形式进行抬高保护,并进行修缮维护,新旧桥墩并存;1榀钢桁架和2处桥墩拟于双桥公园异地保护,并作展示利用。初步构想是,钢桁架放置于双桥公园西园与东园之间的桥中南路上,可与人行天桥功能结合,作为珠江双桥历史展示长廊;桥墩拟活化利用,进行历史文化展示;双桥公园与西桥原桥、东桥通过城市漫步道进行串联,叙述双桥百年历史。改建后的珠江大桥 采用原桥的钢桁架形式 延续其传统风貌 作为 “双桥烟雨”的新物质载体 旨在延续双桥在民众心中的 历史形象及城市情感记忆 一并构建联系芳村和西关老城区 跨越大坦沙岛的 铁路历史文化空间廊道 接力创作百年双桥历史故事 文章来源于广州日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