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昨日(25日)通报,截至7月25日零时,新增133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26例属本地感染,输入病例则有7例。本地病例中,71例与其他确诊病例有关,55例未找到感染源头。 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表示,与其他病例相关的确诊病例中,约50个病例涉及与家人相聚或同住,另外21个病例涉及其他聚会或工作张竹君表示,卫生防护中心正就相关病例作出跟进。 公立医院的隔离设施面对巨大压力 香港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庾慧玲在疫情记者会上透露,香港14间公立医院现时经已接收835名新冠肺炎患者,649间负压病房和1207张负压病床的使用率分别为82.6%和78.9%,她承认情况令公立医院的隔离设施面对巨大压力。 她呼吁未获安排入院的患者耐心在家中或检疫地点等待入院消息,又指医管局将优先安排情况严重患者入院,而该局亦正调整服务,约130名病情稳定患者已经转到二线隔离病房继续治疗,腾出一线隔离床位,并有合共46名具自理能力的病情稳定患者已转送鲤鱼门度假村,相信有助纾缓病床的压力。 筹备“方舱医院”工作刻不容缓 香港医管局行政总裁高拔升透露,局方着手研究在亚洲博览馆设立社区治疗设施(俗称“方舱医院”),预计一周内有眉目。有传染病专家认为,公立医院压力非常大,筹备“方舱医院”的工作刻不容缓。 入私立医院须持三天内无感染证明 部分私家医院为防止院内出现新冠病毒传播,要求入院病人需要先通过病毒测试,及持有三天内发出的无感染证明才可以入院求诊。医管局呼吁,需要接受检测的市民应到特区政府认可的私营医疗机构进行测试,以免加重公营医疗系统服务的压力。 一手切肉一手交钱街市成为病毒传播高危区域 新冠肺炎第三波疫情下,街市成为病毒传播高危地点,多个街市有档贩与顾客确诊,有街市更暴发感染。香港媒体记者日前发现烧味档、鲜肉档、鲜鱼档等有档贩徒手斩肉剥鱼,不少商铺,仅通过一人完成所有,当摸完银纸钱币后,无洗手便摸食物的情况,令人担心有传播病毒隐患。 业界倡资助档贩装电子支付 香港鲜肉商联合会副理事长吴坤枝称,街市现金流通难以避免,肉档员工不可能收一次钱、洗一次手,若戴上手套,失去手感,容易切伤手。吴坤枝认同在疫情下,同时摸肉、找钱非常高危,呼吁档贩与时并进,引入电子支付,减少与市民手部接触,希望特区政府资助档贩升级设备,例如八达通支付,减少现金在街市内流通。 新冠病毒可在纸币和手套上存活3天 香港医学会传染病顾问委员会主席梁子超称,新冠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是人与人近距离接触,但间接传播风险也不能忽视,街市集齐两种高风险传播方式。戴上手套,也不代表安全,因为病毒在纸币和手套上,可存活3天。
梁子超呼吁市民,在街市购买熟食后,必须在进食前再次加热,而购买一些蔬菜和冻肉等食材,不妨多放3天才食,减少病毒存活机率。 来源:大湾区之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