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谈大湾网

孩子的行为问题,是认知的问题,不要对孩子过于宠爱,...

2022-9-25 14:39:09 11111 0

[复制链接]
迷人天后 未绑定微信 发表于 2022-9-25 14:39:09 |阅读模式

迷人天后 未绑定微信 楼主

2022-9-25 14:39:09

文/霓裳人的许多行为问题都是认知的问题,认知改变,行为模式也会跟着得到改变。

01

孩子的许多行为问题,都是由于认知的欠缺或偏差造成的。

例如,熊孩子的种种表现,往往是因为他们的认知不足,又缺乏父母的有效约束和管教,不知规则为何物,导致他们随心所欲,做出有损于他人或公共利益的事,甚至危险的事。

每个人从出生后不久,就开始探寻自己的人生意义了。

再小的孩子,也想弄清楚自己在周围环境中的地位。

由于他们缺少社会经验,因此需要有人对他们进行解释,这些解释渐渐赋予了他们生活的意义。孩子的行为与认知关系非常大。

年幼的孩子都是自我中心的,由于他们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误以为自己的愿望得到满足是天经地义的。

3岁前,他们的安全感还没有完全形成,需要父母的精心照料。但是,3岁后,父母要渐渐让孩子明白,世界不是围绕他转的,每个人都和他一样重要。

让孩子渐渐看到别人的存在,摆脱自己是特殊的和世界中心的自恋意象。

5岁前,孩子对意义的认知已基本定型。

如果孩子对生活意义的认知已经偏离了正轨,即使他们的行为方式给自己带来了接二连三的错误,他们也不会改变。

只有孩子认知改变了,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得到了改变,行为才会获得改变。那么,是哪些因素导致孩子对人生意义的认知偏差呢?

02

阿德勒认为,家长对孩子过于宠爱,会导致孩子对人生意义的曲解。

当孩子不用努力便可以获得一切时,他们往往会认为自己的权利与愿望是与生俱来的,觉得自己受到关注与照顾是理所当然的。

这样的孩子,已经习惯了只索取不付出,他们不懂得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问题。

他们脑中只有自己,根本不明白与人相处,相互合作的好处。

一旦他们不再受人关注,或别人不再像他们所希望的那样对待他们,他们便会不知所措,并觉得所有的人都对他们有所亏欠。

当一个孩子只索取不付出,就很难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的世界观是,这个世界是为我服务的,他自然也难以对这个社会有所贡献。

因此,父母不要什么都代替孩子做了,也不能一切事情都大包大揽,家里共同的事,比如家务等,要让孩子参与进来,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与合作意识。

否则,孩子今后很可能就会表现出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状态。

当一个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并认为自己不会对社会有所贡献时,往往也很容易以此作为推断的依据,认为其他人也是这样。

他不仅对别人不感兴趣,还容易做出损人利已的事。

这样的人在遇到困难时,往往也容易陷入困境甚至绝境。因为他们对社会生活没有兴趣并缺乏安全感,遇到问题时,不会寻求别人的帮助。

03

不要对孩子过于宠爱,有求必应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指出:那些从小过于受宠的孩子,在长大后很可能会成为危险人群。

因为,他们对人生的理解是错误的。

由于父母总是以他们为中心,对他们有求必应,导致他们以为人生的意义就是使自己至高无上,受人仰慕,并且可以为所欲为。

如果人们对他们的行事方法无法接受,他们就会认为是故意和他们作对,于是就会寻找机会给予打击报复。

当他们还是孩子时,虽然自身力量弱小,内心却有着强大的支配欲与权力欲。

在他们的眼中,父母无所不能。一旦他发现,可以利用大人的能力来使自己的力量变得强大。

于是他们就会试图利用父母来帮助自己做一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这样一来,他就能得到比通过个人努力更多的收获。

每个人都希望通过最小的努力来获得最大的收获。

因此,当一个孩子知道通过控制父母能帮助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后,他就会一直这样做下去,并视为理所当然。

他会向父母提出一些他们认为并不合理的要求。比如,不给玩具就哭闹。

对于孩子来说,获得一个玩具的成本是很低的,只要爸爸妈妈点头就能够拥有。

这时,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获得一个新玩具这不属于我的权利,爸爸妈妈也没有责任来满足我。”

你要是真的想要,就得付出相应的劳动。比如帮爸爸妈妈跑跑腿,或承担一些额外的家务,这样孩子就会明白“有付出才有回报”。

这并不是我们舍不得那点钱,而是在帮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如果我们只是一昧地让步和满足孩子,孩子以后只会知道威胁和索取。

虽然一开始,满足孩子能让我们息事宁人,甚至带来能力感和价值感。

渐渐地,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的让步让事情变得难以控制。

因为,我们做出的让步越多,孩子渴望得到的东西就越多。渐渐地,父母就会发现,自己根本无法满足孩子越撑越大的欲望与要求。

04

对孩子需求的满足应在合理范围内。

什么是合理范围?就是既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又能鼓励孩子通过自己努力来满足需求。

具体来说就是,孩子通过努力能做到的,就不要代替他做;孩子做不到的,也要看这个需求是否有利于他成长。

如果是,并在父母承受的能力范围内,就给予满足,如果不是,就向孩子说明不能满足的原因。

家长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并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的。

父母可以事先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然后按照规则执行。

比如说,孩子想玩手机,可他今天玩手机时间已经超出了规定。

这时候,父母就要告诉孩子:“我知道你现在想玩手机,但是你今天玩的时间已经结束了。明天你还有机会可以玩。”

家长在拒绝孩子的要求时,态度可以温和,但内心一定要坚定。

为什么很多孩子喜欢同家长讨价还价?就是因为家长内心不够坚定。很多家长最怕的就是孩子哭。

本来说好要坚定地执行规则,结果因为孩子哭得很难受,家长忍不住心软,向孩子妥协,放弃了原则。

孩子知道这招管用,所以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用哭来威胁父母,迫使他们就范。

如果孩子屡试不爽,还会让他以为人人都吃这一套。因此,他也会试图用同样的方式来控制他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05

坚持外柔内刚的原则很多孩子会用哭闹的方式来控制大人。比如,不给玩手机、看电视就哭。

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做的是:

1、坚持自己的观点;

2、理解孩子哭闹的原因:搞清楚孩子为什么这样做,并对他的需求和情绪感受表示理解;

3、明确告诉孩子,你用这样的方式是无法得到满足的。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应该能够明白这一点;

4、说到做到。当大人能够说到做到的时候,孩子的威胁就失效了。最难的就是说到做到。
1.webp (2).jpg
很多家长表面上恶狠狠地说着硬话:不行就是不行!想都不要想!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玩手机(看电视)了!我要是再给你玩手机(看电视)了,我就不是人!

实际上他们说的话一句也做不到,因为他们的内心是担心孩子受委屈和受伤害的,甚至害怕孩子不爱自己,或担心孩子因此误以为自己不爱他。

这既是一种认知问题,也是内心不够强大的表现。

许多家长因此见不得孩子哭,经不起孩子的软磨硬泡,最后还是妥协了。

其实,家长输给的不是孩子,而是内在的自己。

如果我们总是这样的话,就会让孩子觉得我们总是在吼他骂他,但是只要他们一直磨下去,还是可以达到目的的。

这样,孩子不但认为人是可以说话不算数的,并不把我们的话放在心上,而且还会执着于他的欲望需求,不达目的不罢休。

那要怎样才能说到做到,且不伤害孩子呢?记住四个字:外柔内刚。

所谓的外柔内刚,其实就是与前面的做法反过来。

我们拒绝孩子时语气和态度是和善和坚定的,让孩子感受到对他的尊重和理解,但同时,我们的内心是坚定不动摇的,该怎样就怎样。

只要我们一直坚持原则不妥协,在内心守住自己的界限,孩子就会放弃不合理的想法,调整自己的认知,拥有规则意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守住界限。

这样做,不仅不会伤害孩子,同时也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权威,并学会了如何相互尊重。

要做到外柔内刚,家长首先要成长,一是改变认知,二是强大自己的内心。

很多家长说,我们才是受孩子影响的,是孩子的行为让我们心情不好,让我们愤怒。
1.webp.jpg
事实上,只有内心无力的大人才会受孩子影响。

因为我们才是亲子关系的主导者和影响者,孩子是跟随者和模仿者。

如果我们内心强大,孩子是无法左右我们的情绪的,相反地,我们却能够影响孩子的情绪与行为表现。

因为孩子天生依赖成人,他们需要我们的认可,他们的心智能力有限,无法独立生存。

也正是由于上述的原因,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所以才格外敏感而脆弱。

同时他们又不知道如何正确表达自己,才会以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方式来呈现出来。

文章来源于素质教育观察,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高级会员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97

帖子99

积分688

图文推荐

  • 不用低粉也能做桃酥,教你用普通面粉来做,

    做桃酥能不能不用低筋面粉,就用家里普通的中筋面

  • 这种水果,春天要谨慎吃,夏天吃才是“宝”

    万物生发的季节,身体里的阳气也越来越旺盛,如果

  • 佛冈碧桂园假日温泉酒店!¥699起抢轻奢花

    END 酒店位置 Address 自驾行车路线 ⊙广州地区

  • 酸酸甜甜纯天然,超级开胃下饭!做法百搭,

    番茄,也称为西红柿,是一种营养丰富、低热量的健

  • 谷雨节气,这“1白”家里常放点,做菜香吃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一道冬瓜菜肴,肉末烧冬瓜

  • 发布新帖

  • QQ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移动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