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谈大湾网

非遗面塑传承人捏出虎娃面塑,平均身高不超5厘米

2022-3-4 11:53:28 17332 0

[复制链接]
QWERAS 未绑定微信 发表于 2022-3-4 11:53:28 |阅读模式

QWERAS 未绑定微信 楼主

2022-3-4 11:53:28

2021年底,年仅38岁的新乡人刘玉伟迎来了一件大喜事——凭借高超的面塑技艺,入选河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下载 (2).jpg

虎年春节临近,刘玉伟以“黄河虎娃”为主题,捏出了一组形态各异的“虎娃”面塑作品。老虎身上色彩斑斓,骑着老虎的福娃憨态可掬、鲜活灵动。这组平均“身高”不过5㎝的作品,很难让人相信竟能和“面”搭上边


【作品】将民俗“捏进”面塑
“中国的‘虎文化’由来已久。以前,虎头的形象,被做成了虎头鞋、虎头帽、虎头肚兜,陪伴了无数中国人成长。”刘玉伟说,临近虎年春节之际,他以虎头鞋为灵感,通过揉、贴、压、镶等手法,将传统“虎头”形象与面塑技艺结合,制作出了一系列“黄河虎娃”面塑作品。“这里面的‘福娃、禄娃、寿娃’形象均有传统民俗的痕迹,也表达了我的新年祝福,希望大家来年福寿安康,吉庆祥和。”

3年前,为迎接狗年春节,他创作了微雕面塑作品《核桃里的年俗》。这套作品没有借助任何放大设备,将微塑面人融入山核桃的一寸天地,把新乡地区传统年俗“捏”进了核桃壳。从“二十三祭灶官”到“十五十六赶庙会”,总共20件小巧精湛的微雕面塑作品,每一个都蕴含了不同的民族特色。
刘玉伟的微雕面塑,不仅捏进了核桃壳,还“坐”上了硬币。将民俗捏进面塑,刘玉伟可不是第一次干。


在刘玉伟工作室的展架上,几尊面塑罗汉盘坐在面值5毛的硬币上。通过放大镜,可以清楚地看到罗汉完整的细节和逼真的面部表情。“制作面塑,讲究巧、快、准、润、炫,即设计巧妙、手法快速、制作精准、外形柔和、色彩炫丽。”刘玉伟说,为了防止面团变干,需在几十秒内制作一气呵成,手不能抖动,稍有差池,便会前功尽弃。


结缘面塑20年来,刘玉伟把四大名著里的人物形象几乎捏了个遍。在他的摸索下,微雕面塑可以做到1厘米的大小,人物五官及手足动态也能清晰可见。
【结缘】从食雕到面塑艺术
面塑,俗称捏面人,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距今已有几千年历史。它是以面粉为原料,调以不同色彩,凭借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形象的民间艺术。
学习面塑之前,刘玉伟是一名食品雕刻师。17岁那年,刘玉伟所在酒店的厨师长将两名面塑艺人请去进行现场教学,本想让厨师们借鉴面塑的技艺,不料却让刘玉伟从此迷上了面塑。
“食品雕刻的保存期较短,呈现的效果常常达不到我要求的标准。”刘玉伟一狠心,辞掉了高薪的厨师工作,踏上拜师学艺的生涯。他先后拜师北京汤派传人李学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金城为师,并成为民俗艺术家倪宝诚的关门弟子。
博采众家之长,他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人物塑造的最基本的要领,并通过与当地民俗、民风的融合,形成了自己的面塑艺术风格。他的面塑作品具有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适合长时间保存的特点。
在刘玉伟手里,不论是走街串巷地卖货郎、妙趣横生的童子、叱咤风云的齐天大圣还是各具神态的十八罗汉,或一颦一笑,或一怒一嗔,每一尊栩栩如生的面塑都仿佛被刘玉伟的手赋予灵魂。如今,他的十几套作品被河南省民俗博物馆永久性收藏,还先后获得全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展银奖、河南省第一届民间美术展一等奖等奖项。在前不久举办的“百工献艺庆百年”展览上,刘玉伟的面塑作品拿到了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的好成绩。
【创新】面塑捏出“国画风”
“我们不能一直复制、模仿古人的东西,面塑要有生命力,生活就是最好的素材。”刘玉伟说,在他的工作室内,陈列出来的面塑不仅有传统的福、禄、寿、天王、仙子等形象,也有贴近当下热点的人物形象。



新冠疫情初期,刘玉伟在沿袭传统面塑技法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理念,创作出了一系列鲜明的抗击疫情人物形象。有拼搏在最前沿的钟南山、奋战在一线的医疗人员、“喊话”不让乡亲串门的村支书等。“这既是为了记录这段特殊的时期,同时希望通过面塑作品,致敬一线的抗疫英雄们。”刘玉伟说。
如何让更多人感悟到面塑的美呢?刘玉伟创新创作思路,尝试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寻找灵感,以水墨山水为基调,将国画中“大写意”的风格融入面塑作品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刘玉伟把这种面塑风格称为“面韵”。
面塑版的《五王醉归图》,是刘玉伟很为之自豪的一件作品。作品中的马匹一体成型,采用了多色套色的技术,将多种颜色混合,不同颜色之间通过立体晕染,呈现出由内而外散发的天然之感。乘马的人物形象十分立体,面部表情自然传神,人物与马匹和谐一体,是“面韵”风格的体现。
同时,刘玉伟还尝试把面塑与国画、油画、书法等传统技艺相结合,探索传统手工艺品在新时代下的生存空间。针对面塑防水性不佳的问题,他尝试将面塑与大漆工艺相结合,创作出来的作品防水性大大增强,并且质感更加厚重。“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的混合,而是创造出1+1>2的艺术作品。”刘玉伟说。
【传承】延续面塑的“基因密码”
延续千年的面塑艺术,在商业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才能传承下去?在刘玉伟看来,面塑的“基因密码”就是回归儿童群体,推广面塑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至少接触一次面塑艺术”。


刘玉伟每周都要去校园上面塑社团课,他的学生涵盖中小学生和大学生。为了让更多学生对面塑产生兴趣,他不断改进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教学方法,带领孩子们制作各类人物面塑,在课上还讲授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很受学生们欢迎。新冠疫情前,他的工作室每月都要接待数百个前来研学的学生。
“面塑作为载体,成了情感交流的工具。在面塑课堂上,大家可以互动,还可以学礼仪、学文化,这就是开展面塑教育的意义。”刘玉伟认为,通过捏面塑,还可以一定程度上看出孩子的心理问题。他称之为“面塑心理学”,并尝试通过一定的面塑指导制作流程,疗愈问题儿童的心理。



“互联网时代,商业化与艺术传播并不冲突,前者还能对后者起到促进作用。”刘玉伟在抖音平台开通了自己的短视频账号“玉伟面塑”,他将《水浒传》的内容与面塑结合,通过一边讲故事,一边捏面人的形式,分享传统文化,展示捏面人的技巧方法,吸引了不少粉丝关注。通过直播,他将自己的面塑课程、面塑材料包等商品在网上进行售卖。“我希望通过互联网平台,将面塑文化更广泛地传播出去。”刘玉伟说。
来源:网易号/许昌同城会,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注册会员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17

帖子17

积分66

图文推荐

  • 谷雨:雨落万物生,美食正当时!

    春笋、香椿、蚕豆、春茶……,暮春的阵阵香气流转

  • 最近这道纸皮烧麦火了,真正的皮薄馅大,软

    这道纸皮烧麦的外皮是用饺子皮制作而成, 省时又

  • 反向旅游,避开人挤人,五一适合去的6个小

    是否曾感到城市的喧嚣和拥挤让人心烦意乱?是否

  • 旅游景点推荐:适合一去再去的旅行城市推荐

    城市中繁忙的脚步,让每个人都忘记了享受生活。你

  • 春天多吃糯米,教你一个神仙吃法,上锅蒸一

    在中医的视角下,糯米被视为一种高营养、易消化的

  • 发布新帖

  • QQ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移动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