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家楼下那间中介门店,上个月又换了一拨人。记得去年这时候,他们店里还挂着“月销千万”的红色横幅,如今只剩下几张泛白的房源信息,在秋风里哗哗作响。
就在今天上午,人行公布了10月LPR:1年期3%,5年期以上3.5%,连续5个月一动不动。这个消息,我是在买菜路上刷手机看到的,当时愣了一下,连扫码付款都忘了。
走到小区门口,正好碰到邻居老陈。他手里捏着几页纸,一脸焦急。“你看看,我们小区有人发起‘护盘倡议’,写了三页长信,叫大家别低价卖房。”老陈摇摇头,“可我这套房子挂了大半年,看房的人都没几个。去年还能卖450万,现在降到375万都没人接盘。”
老陈的情况我清楚。他住在黄埔那个曾经的“网红盘”大壮名城,高峰时房价冲到6万一平,现在呢?3字头都没多少人问。
这种故事,如今在广州遍地都是。
珠江新城的豪宅,曾经是广州楼市“最抗跌”的堡垒,如今也撑不住了。裕丰地产的一位店长告诉我,珠江新城不少千万级豪宅都在降价。南国花园一套107平方米的三房,3月成交价920万元,现在同户型的挂牌价只有690万元;新城海滨花园105平方米的三房,3月成交价1080万元,现在放盘价已降至890万元。
保利心语花园,一套72平方米的两房,3年前接近千万元成交,近期成交价仅为460万元,价格可以说是被“腰斩”了。
天河北的豪宅代表新鸿基峻林,8月成交的两套单位单价均跌至“7”字头,而2021-2023年间,该户型成交价普遍在12万-14万元/平方米。
我这心里五味杂陈。十六年来我从没见市场如此冷清。我记得2009年那时候,降息消息一出,售楼部门口能排起长队。现在呢?央行保持着LPR不变,商业银行净息差处于历史最低点,报价行主动下调LPR加点的动力不足。
裕丰地产做店长老吴说得实在:“市场上不少房源久卖不掉,部分业主因急需资金只能持续调价。但对买家而言,价格下跌反而加剧了观望情绪,人们普遍‘买涨不买跌’,担心买入后继续下跌。”
市场就是这样,越跌越没人买。
增城的海伦堡花园,最近更是跌破了大家的心理防线。一套95平方的3房,2021年成交价还在201万,今年9月,同样户型的3房,最新成交价跌到了63万,单价仅6千/平米,跌幅达到惊人的70%。肯定的是,这个价格比很多三四线小城市都低。
数据显示,广州增城部分楼盘房价较历史最高位下跌超50%,部分甚至接近“腰斩再腰斩”。恒大山水城跌幅达-72.45%,翡翠绿洲森林半岛、保利东江首府、海伦堡花园等楼盘跌幅也超过60%。
面对这样的市场,业主们也是各显神通。前面老陈提到的“护盘倡议”,我仔细读了读,字里行间满是焦虑与期盼。倡议书提出七条应对措施,核心是“抱团取暖”:建议业主定价前参考近半年正常成交价;不急于卖房的业主撤盘或挂高价;急于成交的业主优先在业主群“内部消化”。
但这种“护盘”行动,真的能对抗市场吗?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说得直白:“业主抱团护盘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情绪上可行,但无法对抗市场。”
二手房业主想要快速变现,降价几乎成为选择。市场上的水分正在被挤出,虚高的价格正在回归价值本身。
那么,为什么LPR就是不降呢?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的分析点出了关键:9月企业新发放贷款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40个基点;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25个基点。在这种情况下,引导LPR下降并非当务之急。
现在的低利率,实际上已经处在历史低位了。
但市场的分化也是明显的。核心地段的优质房源依然有人问津,而郊区、配套差的房子则无人理会。合富研究院数据显示,8月广州二手千万豪宅成交规模环比小幅回升7%。珠江新城依然稳居主导地位,以43.5%的占比领跑全市。
这就是现实的广州楼市——核心区勉强支撑,郊区直接躺平。
我有个朋友,原本打算在珠江新城买套二手房,看了半天,最后还是跑去买了保利天曜的新房。他跟我说得很直白:“珠江新城不少二手房已有10年甚至15年楼龄,居住感受不及新盘。新盘在设计、交付标准和居住体验上更胜一筹,整体性价比更高。”
一手豪宅的分流效应,让原本就艰难的二手房市场雪上加霜。
回过头来看,这次降息落空其实早有征兆。王青指出,三季度以来货币政策总体处于观察期,这是近期LPR保持稳定的根本原因。
年底前会不会降息?业内倒是普遍认为,四季度货币政策仍有发力空间。董希淼预测,如果政策利率进一步下降,银行资金成本继续下行,未来两个月LPR或将有5至10个基点降幅。
但问题是,就算降了这么点,能唤醒市场吗?
我想起一位资深业内人士的话:广州二手豪宅深度调整的背后,一方面是因为前些年部分豪宅价格存在明显虚高,靠炒作支撑,脱离价值本身;另一方面,经济波动下,部分持有者被迫抛售。
现在的市场,正在为过去的疯狂买单。
作为经历过几轮周期的从业者,我觉得这未必是坏事。泡沫挤出去了,价值回归了,市场才能健康起来。吴肖扬也认为,短期波动属于市场回归理性的过程,有助于挤出泡沫和过度投机。
对于有实际需求的买家而言,当下或许是不错的入市窗口。
只是苦了那些在高位接盘的朋友们。像老陈,2019年买的房,几乎是站在了山顶上。现在每个月还要还将近两万的房贷,房子却缩水了三分之一。
我问他:“如果实在卖不掉,怎么办?”
他苦笑着说:“能怎么办?要么继续降价,要么自己住着呗。反正这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这句话,我从无数人嘴里听过无数遍。但今天从老陈嘴里说出来,别有一番滋味。
来源:楼市趋势研究、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