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嫦娥六号成功着陆月背。图为着上组合体着陆后太阳翼帆板展开模拟动画
2019年1月3日 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 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
2024年6月2日 嫦娥六号成功落月 开始人类首次月背采样
两项壮举 都离不开叶培建院士 呕心沥血的付出 叶培建院士 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研究员 从“资源二号”到嫦娥系列工程 从“嫦娥奔月”到“逐梦火星” 他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 作出了巨大贡献 2019年 叶培建被授予“人民科学家” 这一国家荣誉称号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批留学生 叶培建学成之后毅然归国 只因他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 父亲参加过抗美援朝
他从小便知国家强大有多重要 “一个国家不强大不行 我得做一点事情”

当时,有人问叶培建 选择回国经历了什么思想斗争
叶培建说,没有斗争 自己从来没考虑过留在国外
“问这个问题,是小看我了!”

叶培建亲历并参与了 多个航天重大工程的科研攻关 不少航天人笑称 “有叶院士在,才踏实” 然而叶培建却总是说
“我是个干活的 扛得住要扛,扛不住也要扛”
2004年我国探月工程批准立项 年近60岁的叶培建老将出马 担任“嫦娥一号”卫星 总设计师兼总指挥 面对技术封锁 叶培建带领 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科研团队 从零开始 “我们就是靠航天精神。拼!”

在近4年的时间里 “嫦娥一号”研制团队夜以继日 攻克了多项核心技术难题 2007年10月24日 “嫦娥一号”发射升空 之后经历八次变轨进入月球轨道 正式开展绕月探测任务

2020年12月3日深夜23时许 窗外寒气袭人,窗内一片忙碌 指令名称不断变化 多目标飞控计划渐次更新…… 一串串数据印在叶培建厚厚的镜片上
23时10分 空气凝固般寂静的几秒过后 大厅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嫦娥五号获取了月球样品 成功从月面起飞了 而叶培建却站不起来了 几个小时的久坐 腰部的疼痛让他只能瘫坐在椅子上

成功的道路上 必定不会是一片坦途 2019年,嫦娥四号成功发射后 发动机上的一个阀门故障 在短短几十秒内 就让探测器损失了20公斤燃料 月球还没到,燃料不够用怎么办?
幸运的是 航天人做了充足的预案 失误在预案范围内 得到了及时补救
在嫦娥四号成功落月的当天 一张照片火爆全网 叶培建站在嫦娥四号探测器 项目执行总监张熇身后 紧紧握着她的手 网友看到了兴奋、庆祝 殊不知背后还有一位师者 对一位经历了重大危机的年轻人的 无声安慰


文章来源于人民日报微信,央视新闻、空天逐梦、新华社、中国科学报、新华每日电讯、广州日报此前,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